原标题:ETF发展再迎利好,ETF互联互通有望开启,外资配置A股将添新渠道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 继沪深港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渠道5年多来收获良好实践效果后,两地ETF互联互通的消息再度引人遐想。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13日和14日出席第13届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目前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尝试互联互通的新机制,希望可以尽快推出交易所买卖基金通(ETF通),探索跨境保险产品和理财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互联互通能够扩展至两地ETF产品,将进一步促进A股对海外投资者开放、港股对内地投资者开放,对两地市场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直接利好两地的资产管理人、券商及交易所。
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容提上日程
作为当前投资者跟踪相关标的的重要手段,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发展可谓是有目共睹,2019年无疑是ETF大爆发的一年。星矿数据显示,2019年投资于A股的ETF,全年数目增长66只,份额增长超1300亿份,市值规模增长超2400亿元。
而据香港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香港ETF市场已相当成熟,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而ETF在香港市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香港市场拥有超过140只ETF,涵盖不同资产类别及行业;每日成交额达50亿港元,占港股的每日成交额约8%,成交十分活跃。
针对两地ETF互联互通有望开启,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其实早在启动沪深港通机制之初,机制设定者就已经为互联互通纳入A股和港股两地的ETF产品留下了伏笔。如今沪港通开通5年多、深港通开通3年多,北上和南下累计净流入分别为10275亿元和10751亿港元,各项机制整体运行平稳,南北双向投资活跃。这也为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容至更多的产品类别奠定了基础。如果ETF互联互通启动,也将大力地促进这一工具在两地市场的发展。
公募业内人士亦分析,在当前A股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三大国际重要指数“纳A”稳步推进,QFII、RQFII投资限额同时放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和陆股通合计持有A股市值已近1.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3%。在ETF市值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未来随着互联互通渠道进一步扩大至ETF,ETF市场中国际资本的占比升高也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外资看好2020年A股表现
众所周知,北上资金的动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外资布局A股的倾向。2019年底以来,A股在各路资金推动下,整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其中,北上资金流入力度较为突出,成为贯穿本轮A股反弹的主要增量来源之一,备受投资者关注。因而,当下沪指徘徊在3100点附近,行情多空胶着之际,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动向同样也将作为指标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本轮行情的高度以及持续性。
从近期持仓情况来看,北上资金活跃个股中的多数其实仍是大家熟悉的“老面孔”如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五粮液等。事实上,从北上资金青睐的个股中不难发现其对于具备长期确定性的标的依旧展现的“钟情”。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过去5年,外资在A股市场赚了4300多亿元,收益颇丰,和外资操作相对理性有关。外资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不太关注市场短期趋势,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持有的优质股票,基本上都是A股的核心资产。
种种迹象显示,当下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对行情的演绎角度,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正日益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针对2020年,不少外资机构也依旧表达了对A股的看好。
2019年年底,国际知名机构高盛就曾高调看多A股。“A股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以成交量计是流通量第二高的市场,结构性趋势及宏观因素将推动A股在全球投资者心目中从‘不妨持有’变为‘必须持有’。”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认为,随着A股市场进一步开放及被纳入全球投资组合,未来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兴趣和投资将与日俱增。
“从战略部署角度,中国资产具有吸引力。中国境内市场在全球指数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相比全球同类资产,我们预期中国股票及债券的回报处于区间高位,即使考虑到一些不确定性,其仍具备提供回报及分散风险的潜力。虽然中国股票波动较大,但是有望创造超额回报。”贝莱德在全球投资展望中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