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否极泰基金总经理董宝珍: 和银行股在一起

编辑 | 谢长艳

我和《红周刊》有多年的友谊,最近这一年还在《红周刊》做了多期《董宝珍问答》视频节目,来分享投资心得。稍微回想一下,实际上最近两年我谈的比较多的话题都和银行有关。

银行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们的银行股大批破净,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看好银行股的少了一些。我个人是坚定看好中国银行业的。

从看空银行股的主要观点来说,他们觉得银行依然有大量的不良债务没有被暴露出来,进而觉得银行资产质量可能比报表里呈现的要差。

看空的观点对吗?我以为至少有误判的成分。比如说,对比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几大银行化解危机的情况,美国银行业选择了一种“硬着陆”的方式,就是在几年之内把不良资产快速出清,其减值损失在2009年见顶,2011年恢复正常。而我国选择的是“软着陆”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我国银行业从2013年减值损失逐步增加,2019年可能是“见顶”年,后续减值损失会逐步减少,相对应的经营必然好转。

如果把减值损失和新增逾期贷款两个指标放在一起印证,早在2015年减值损失的增速就超过了新增逾期贷款的增速,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经营好转的深层次逻辑条件已经具备。2015年之后,新增逾期贷款开始在高位滞涨,减值损失的增速持续超过新增逾期贷款的增速,这就奠定了中国银行业摆脱困境的逻辑依据和条件。到2018年,减值损失的规模超过了逾期贷款的规模,这代表上述逻辑获得现象层面的验证。

再进一步,不良资产的产生不是随机的,不良资产从形成到爆发有明显的规律性,大体上每10年会出现一次不良资产的产生和爆发,即前七八年孕育,后两三年爆发。从表面看,是一种缓慢积累急速爆发的模式(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形成时间较长,爆发后的恢复时间也较长和较温和)。一轮不良资产恶化刚刚过去,马上又产生新的一轮资产质量恶化,那不是经济规律所能容忍的现象。

因此,在逻辑层面、本质层面,可以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整个中国银行也已经完全跨越了这一轮资产质量下降所导致的银行债务问题!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所有的重大的不确定都已经不存在了!”“对中国银行业债务问题的担忧和焦虑是因为没有做过最基本的分析,被人云亦云,甚至不怀好意的观点所误导。”

如果有心的投资者去看看我国经济表现相对靠后的东三省的地方银行表现,就会发现这些银行的经营数据和当地的经济数据相比是很强劲的。

各种数据和现象都在证明:银行业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从比价来看,你会选择50倍市盈率以上的消费股,还是5倍市盈率左右的银行股呢?总之,我是和银行股站在一起的。

最后,希望《红周刊》的读者们和投资者们能用逻辑和常识去判断鼠年的好机会,祝大家投资顺利。■

2020 Happy New Yea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