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管新规延期再博弈:净值化、公募化转型步未停 来源:时代周报
春节假期后,理财子公司加速获批。2月11日和2月19日,青岛银行、重庆农商行两家中小银行相继拿到“入场券”。
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金融监管系统“稳”字当先,为避免疫情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监管也现“柔性”一面,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不止一次提及,或许适当延长资管新规的过渡期。
但监管口径的放松,并不意味着“放任”,在推动资管业务回归主动管理和净值化转型方面,近来的动作举措依然坚定。
银行资管方面,春节假期后,理财子公司加速获批。2月11日和2月19日,青岛银行、重庆农商行两家中小银行相继拿到“入场券”。
此外,监管层对券商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也有加速之势。2月14日晚,证监会网站显示,东兴证券、民生证券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请均已获批。
“即便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可能延长,但存量资产化解和净值化转型还是会继续努力推进,这是监管层不会改变的大方向。”2月21日,兴业证券研究员何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而华泰证券研究团队在日前发布的研报中也提及,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目前看存在必要性,但延期期间如何妥善安排,以避免猫捉老鼠的游戏持续,则成为监管层和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其观点认为,资管新规在延期期间,监管层仍应保持战略定力,对压降速度等给予强约束。
首家农商行理财子公司获批
继青岛银行获批筹建青银理财后,2月19日晚,重庆农商行也发布公告称,银保监会已下发其筹建渝农商理财的批复。
值得一提的是,渝农商理财是第一家获批筹建的农商行理财子公司,自此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增至19家。
那么,缘何重庆农商行能够拿到首家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场券”,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其头部农商行的地位和实力不容忽视。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农商行既是全国第一家上市的农商行,也是第一家“A+H”股农商行。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其总资产已突破万亿元,位于全国农商行之首。截至2019年6月末,该行理财产品余额133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8.37亿元,增幅7.06%。
关于接下来的筹建计划以及业务开展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2月21日致电重庆农商行,得到办公室负责人以尚未正式在办公场所复工的非正面答复。
“疫情期间,银保监会仍密集批复理财子公司筹建,可见监管层有意加快理财子公司扩容”,2月20日,北京一家中小银行人士表示。在他看来,理财子公司承载着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转型的使命,基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将至的背景,此举意味着监管层还在大力督促银行业资管转型。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存量资产压降,监管只会加紧不会放松,努力整改的导向已经非常明确,银行理财积极向理财子公司转型。可以看到,净值化改造迅速的中小商业银行,会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比如青岛银行、重庆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的获批筹建,就很好体现了监管引导的思路。”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2月21日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7月举办的2019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曾公开表示:“当前,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转型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理财子公司改革是关键着力点。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有序批设理财子公司。”
券商标准化改造在推进
除了理财子公司扩容以外,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监管层对券商资管的标准化改造也在推动中。
2月14日晚,证监会官网更新了两则批复公告,分别是东兴基金和民生基金的设立申请获得核准,发文日期为2月10日。这也是2020年首批获得核准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
需指出的是,东兴基金和民生基金有着诸多共同点,首先,控股股东都是券商机构,分别为东兴证券和民生证券;其次,两家基金公司均由券商母公司100%控股,注册地都在北京。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不同于民生证券,东兴证券早在2015年已获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那么,此次为何又选择单独设立公募基金公司?
一位接近东兴证券的人士2月17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未来东兴证券的公募业务应该会转到东兴基金,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承接大集合产品,进行公募化改造。券商原本的资管业务大概率会坚守私募定位。
周毅钦表示认同,证监会批复的两家新基金公司均为券商系,这一动作或许跟推动券商大集合转型有关。因为在资管新规要求下,券商大集合就是需要参照公募基金业务,进行标准化管理。
按照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的要求,券商存量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在2020年12月31日前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
事实上,除了东兴证券和民生证券外,还有多家券商也在筹谋公募基金牌照。
2019年11月,华西证券称,撤回了资管子公司设立申请,并将择机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同期,五矿证券已向证监会提交了开展公募业务的申请。
过渡期过度延长可能性不大
监管着力推动存量资产整改之际,特殊疫情期间,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探讨和建言之声不绝于耳,近期,央行、银保监会也在口径上隐约有所松动。
2月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到2020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
2月7日,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再度就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表态,这是可能的,正在做技术上的评估。
根据普益标准日前对50余家有代表性的中小银行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能在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存量老资产规范整改并实现净值化转型的中小银行机构,比例不足5%,能赶在四季度前完成整改的比例为23%,合计不足30%。
从反馈情况看,若按当前进度稳步推进存量老资产的改造和净值化转型,21%的机构需要延长过渡期半年至一年,41%的机构需要延长过渡期一年至两年,11%的机构需要延长过渡期两年以上。
无论是从监管态度还是机构反馈看,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似乎都是大势所趋。只是究竟按照何种方案执行,最终延长的期限会有多大空间?
“过渡期可能延长至2021年底。”周毅钦预计。
2月21日,他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一是疫情虽然对区域性银行影响较大,但严重影响并没有蔓延全国;二是疫情已有趋缓态势,各地逐渐复工,且比预计的复工时间要早;三是资管新规适当延缓已是“法外开恩”,再度公开大举延期的可能性不大。
同日,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过度延长的可能性不大,预计至多到2021年。如若再延长可能会改变银行资管业务行为,甚至对增量产品的发行造成额外监管压力。
他同时指出,监管依然会努力压降存量资产,除积极推动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净资本管理外,接下来监管层应该还会出台过渡期整改措施细则,尽可能确定统一、明确的过渡期整改标准,分机构进行严格整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