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伴随通胀预期、复工复产急速推进等因素叠加,大消费板块重拾涨势,主力资金从计算机、电子和通信板块等处于估值高位的科技板块流出,进入到低估值的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等领域,这是否意味着市场风格要切换?科技股还能不能继续买入?
带着以上这些问题,3月5日下午,我们采访了嘉实基金成长投资策略组投资总监归凯先生。请点击视频了解更多深度观点吧!
自我介绍
我是嘉实基金成长策略组投资总监归凯。2014年加入嘉实基金,先后任机构投资部QFII专户投资经理、股票投资部公募基金经理,2016年3月起任嘉实泰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任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2月起任嘉实新兴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实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我目前在管理嘉实泰和、嘉实新兴产业和嘉实增长三只产品。
产品及业绩介绍
嘉实泰和与嘉实新兴产业两只基金由于历史业绩优异,成为嘉实基金目前重点打造和推荐的旗舰型产品。
具体来说,嘉实新兴产业基金获得晨星三年、五年最高五星评级,截至2019年末晨星5年风险调整后收益达到15.78,在全市场同期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并同时荣获2017年度金牛奖、金基金奖和明星基金奖。
嘉实泰和也同时获得晨星三年、五年最高五星评级,并荣获2017年度三年持续回报平衡混合型明星基金奖。
契约规定持股仓位不超过75%的嘉实增长,同时荣获晨星三年、五年四星评级。
投资方法论
在投资上我是一位长期主义者,以追求长期业绩卓越为目标,避免短期大起大落;在选股上也是立足于长期,即在“雪道”足够长的领域寻找好生意和好公司,最终收获时间的玫瑰。既然是看长,那就要对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产业趋势这些更本质、更长期的因素仔细分析。本质上,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收益应该是来自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提升,而非趋势投资或追逐风格主题的轮动。
从历史统计上看,能够成为长期大牛股的公司占比不到5%,可以说牛股挖掘不易,但要想实现业绩卓越,你的组合中必须拥有这类资产。那么如何做到呢?除了常规的研究外,我认为还需要不断进行案例研究,对商业上的普遍性规律和不同行业的一些特定规律加深认识,从而提高投资胜率。
由于市场上阶段性成长类投资机会更为普遍,所以在实际投资中,我的组合会由长期价值成长和阶段性成长两类公司组成,前者属于我的核心资产,后者属于战术性资产,我认为这样的策略能更有效的应对这个市场。
资产配置上,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以及从投资拉动转换为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动力的新时代背景下,大消费、大健康、科技、先进制造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风险控制上,我重视成长型公司可能出现的价值陷阱,也格外关注公司的治理机构、财务报表质量、管理层的历史诚信记录等方面的信息。
市场展望
疫情短期影响有限,市场上涨逻辑未变。目前科技板块经过快速上涨存在一些结构性高估的情况,近来回调属于正常,但全年看来科技板块相对其他行业仍具有显著优势。
关于今年来疫情对市场的影响,疫情不大会引起系统性的风险,可能对经济增速会造成影响,但是不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不会有雪崩式的风险。另外疫情扩散也推动了全球的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对股票市场相对有利。总体看来,今年指数涨幅相对有限,赚钱的效应可能不如去年,投资者估计要适度降低投资预期。但是整个A股的投资环境是积极可为的,结构性机会仍很丰富。
从去年到现在支持股市上涨的主要逻辑是去杠杆力度减缓,流动性边际放松,还有非常重要的逻辑是“资产荒”。在国内打破刚兑和房地产大周期见顶后,股票资产在大类资产中的吸引力增强;全球进入降息周期且深陷负利率,资金流向中国。另外从估值看,当前A股整体不贵,中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科技股回调属于正常现象,全年仍看好。近期科技股出现的调整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此前涨得过急、过快,调整在预期之中。但是科技今年上涨的逻辑未变,核心还是科技板块相比别的板块和领域,基本面趋势是最好的,景气度也在改善。首先是在全球目前经济环境下,国内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的需求,本身就会推动行业的投资,带来行业需求的变好。另外科技股前几年因为周期性的因素在下行,但是从去年以来一些科技板块从周期角度有见底回升的迹象。
从科技创新周期来讲,随着5G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周期,带来行业大的机会,这是万亿级的投资。宏观流动性宽松也有利科技成长股,核心在基本面上整体上相对好于其他的领域,特别是包括疫情爆发以来科技领域的影响在各个行业相对比较小。在归凯看来,目前科技板块经过快速上涨存在一些结构性高估的情况,但全年总体判断科技股是看好的,需要具体分析。
中长期看好四大投资方向。着眼中长期,仍看好科技、先进制造、大消费和大健康领域的核心资产。
首先是大消费,长期看消费领域特别是品牌消费符合通胀模型的特点,是孕育牛股的摇篮;中国的消费潜力远未释放,经济发展阶段正进入从普及型消费过渡到消费升级阶段;看好传统消费的消费升级、以及新兴消费和服务领域的机会,比如检测服务、教育服务、食品饮料、零售、保险等行业。
其次大健康,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疗健康长期需求空间巨大;中国已进入创新药时代,关注政策的影响。看好医疗服务、创新药、医保政策免疫的特色品种、管线丰富的仿制药龙头。
第三,科技股投资应契合科技创新周期,通常说“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又三年”,基本是十年一个周期。一开始是硬件的创新、软件的创新、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变现。投资要符合创新节奏,投资效果才好。此外,科技股具备“赢家通吃”、业绩非线性增长的特点;技术迭代空间很重要,看好5G建设带来的主设备商、终端换机周期以及下游应用(云游戏、智能驾驶仓、VR/AR等)等投资机会;其他还包括云服务、网络安全、传媒等方向的机会。
第四,先进制造方面,工业制造业长期符合通缩模型特点,更多体现为阶段性成长特征,看好工控自动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链、LED车灯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