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光大保德信邹强:危机时钟与股债运行的规律

最近美联储不断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缓解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市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市场的主逻辑从流动性收缩转向衰退预期,资产价格会如何运行。

我们对股债在危机中的表现进行了复盘,得到了一些规律,我们下面会进行阐述。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在一次危机中,风险资产的绝大部分调整都在流动性收缩期完成,当流动性风险缓解、衰退成为主逻辑后风险资产的调整反而非常有限。

因为衰退阶段不断下修的盈利预期和此时流动性改善形成的估值提升形成了对冲,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前期因为流动性收缩形成的估值调整已经提前Price in了下行的盈利预期。

股债在危机时期的“S”形态

我们以00年科网泡沫破灭和08年金融危机为例,考察标普500和美国10年期国债的运行特征。我们发现将危机中股债的点位连线,得到的基本是“S”形。

下面两张图的横轴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纵轴为标普500的点位。分别刻画了股、债在00年和08年两次危机中的表现。

图一:08年危机期间的股债表现(横轴10Y美债,纵轴标普500)

数据来源:wind,光大保德信

图二:00年危机期间的股债表现(横轴10Y美债,纵轴标普500)

数据来源:wind,光大保德信

危机总体而言是个股票下跌、利率下行的过程,S型意味着危机中股票下跌和利率下行并非同步发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先有了衰退预期,但流动性尚宽松,利率下行,股票则比较平稳,这是S上面的一横;

第二阶段衰退预期增强引发市场流动性收缩,股票大幅下跌,此时利率平稳甚至上行,这是S中间的一竖;

第三阶段央行大幅放水,流动性危机缓解,衰退预期重新成为主线,此时利率继续下行,股票平稳或略有回落,这是S下面的一横。

S型说明了一点:股票的大幅调整往往伴随着利率的震荡甚至上行,说明危机中股票的大部分调整基本都是在流动性收缩的第二阶段完成的,并非在衰退为主线的第三阶段。

流动性风险造成股票估值的大幅下行,当流动性有所改善,衰退重新成为主逻辑之后,股票反而不会再大幅下跌。

因为衰退阶段不断下修的盈利预期和此时流动性改善形成的估值提升形成了对冲,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前期因为流动性收缩形成的估值调整已经提前Price in了下行的盈利预期。

所以衰退阶段流动性缓解叠加盈利下修反而形成股指较为稳定的格局,利率在此时则大幅下行,再创新低。

利用流动性风险和衰退风险的关系构建危机时钟

危机中最主要的两种风险: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和宏观经济的衰退风险。

这两者互相影响,交错出现。这两者的关系和美林时钟中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由此构建了危机时钟,总结了上述规律。

图三:危机时钟

数据来源:wind,光大保德信

危机期总共有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走出危机。

第一阶段市场形成衰退预期:利率下行,股票震荡。

第二阶段流动性紧缩:股票大幅下跌,利率震荡或有所上行。

第三阶段流动性风险缓解,衰退重回主逻辑:利率下行创新低,股票震荡或略有回落。

第四阶段走出危机,政策退出:利率上行,股票上涨。

其中的逻辑前文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下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的过程中

最近美联储不断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缓解市场的流动性风险。美债利率有所回落,黄金、白银有所反弹,VIX也出现回落。大类资产从全面下跌转为部分资产有所上涨。应该说呈现出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缓解的特征。从我们的危机时钟来看,市场是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

图四:今年二月中旬以来的股债表现(横轴10Y美债,纵轴标普500)

数据来源:wind,光大保德信

我们认为接下来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是:当下的流动性风险是否会转化为债务危机。

目前的流动性风险还主要是金融体系内部杠杆的风险,并没有形成实体的债务危机。当下联储一系列购买信用债、票据、信贷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比较直接的降低目前流动性风险向债务危机转化的概率。

如果后续经济衰退引发债务危机,那么可能资产价格仍将处于流动性不足的第二阶段,而如果未向债务危机转化,而是较为顺利的转向以经济衰退为主的第三阶段,那么风险资产将从快速调整转向震荡。

总而言之,当下是在从流动性风险为主的第二阶段向衰退风险为主的第三阶段转化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第二还是第三阶段,债券都是不错的资产,利率往往在第三阶段伴随经济下行而创出新低。

风险资产而言,第三阶段衰退预期加剧、流动性预期改善,两者此消彼长形成风险资产的底部震荡,是一轮危机中最优的风险资产布局期。

【撰文】光大保德信固收分析师:邹强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未经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散布本资料的任何部分。所有出现的公司、证券、行业与/或市场均为说明经济走势、条件或投资过程而列举。本资料讨论的策略和资产配置并不代表保德信的服务或产品。所有的这些不能视为建议或推荐,以及购买或销售任何证券的要约或邀请,也不能视为采纳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本材料以公开信息、内部开发的数据和来自其它具有可信度的第三方的信息为基础。但是,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完全可靠。所有的观点和看法基于资料撰写当日的判断,并随时有可能在不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