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全球金融市场。截至目前,全球199个国家累计确诊病数例超过66万,病亡人数超3万。
各国股市如同惊弓之鸟,纷纷暴跌。美股连续下挫4次触发熔断机制,巴西和加拿大股市创二三十年新低。据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20年全球的经济增速或降至接近1%,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并预期美国今年增速下调至1.3%,与美国白宫的预测一致。
6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封国封城、工厂停工、商场停业。这场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大流行病”的疫情,冲击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使得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的威胁。
尽管国内目前疫情趋于好转,但国外疫情风险仍在。受疫情冲击,中国制造业多数企业面临着供应链断流、生产物料库存不足、现金流短缺、物流成本上升、客户需求下降等多重困境,中小企业俨然成为当前最困难的市场主体。
有需求即有市场。近日,由正心谷投资的领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易融数科”)对外公布了最新数据:2020年1-2月,利用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技术,联易融数科为中小微企业、产业生态链等提供了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资产服务规模约达250亿元。
疫情之下,联易融数科这份亮眼的成绩,再次引发行业及媒体的关注。
疫情灾难往往伴随着机遇,一如当年SARS催生电商产业的现象级崛起,带动了移动支付、快递和外卖等行业发展。联易融的例子证明,此次疫情危机或是新型Fintech企业的加速超车的重要机遇。
全球供应链重构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过去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根基在于大陆的强产业配套能力,在不断的生产学习中,核心企业及其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不少业内人士担忧,中国产业或因疫情被国际企业抛弃,被动与世界经济脱钩,失去“世界工厂”的位置。
《哈佛商业评论》近日曾发表文章,直指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脆供应链的脆弱性。文章回溯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地震和海啸,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发觉其供应链中隐藏的弱点,即大多数公司可快速评估灾难对其直接供应商的影响,但却对此外诸多供应商了解甚少。
这次疫情,面对其“隐形”下级供应商,许多跨国公司依旧慌乱,凸显了供应链过度集中和不透明的带来的问题。
若这些跨国公司后续采取补救措施,势必带来全球供应链的重组。近日,面对疫情日趋严重的美国,特朗普一度想要将美国在中国的医疗相关产业链迁回去。
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会失去“世界工厂”的桂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日发表文章称,全球产业链受疫情影响甚至破坏在所难免。但中国在疫情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积极复工复产的做法起了重要的弥补作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在各国都忙着抗疫和恢复生产时,世界产业链中心和资源甚至会向中国市场转移。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加州大数据中心Resilinc CEO瓦基尔持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并无理由使供应链大规模撤离中国,因为这将涉及知识、资本、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转移。“开发新供应链需要很长时间,迁往新地点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基础设施保障,而中国已实现大规模的支持。如今,他国很难再复制中国。”
商务部已陆续出台了稳外贸和稳外资的相关政策,并重申全力执行《外商投资法》。3月,中央正式发布以5G和数据中心为首的“新基建”工程政策,涉34万亿投资额,助推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疫情基调下企业复工带来一缕春风。
因长期来看,或许一些国家政府会要求某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产业牵回其国内,但中国不会失去世界制造大国的位置,甚至会倒逼中小企业提高运营能力、恢复弹性,实现数字化转型,加速成为世界发明中心和创新产业重镇。
供应链金融的“危”与“机”
全球供应链重构,倒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当前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短期困境该如何解决?
普遍观点认为,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契机。
然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教授却认为,疫情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宋华表示,自2019年下半年,供应链金融就呈现出外热内冷的状态。尽管政府当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助推发展,但由于经济波动,中小企业经营愈发艰难,借贷的违约概率增大,许多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缩紧了对中小企业的借贷,有些机构甚至完全中断了供应链金融业务。
因此,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融资困境只会进一步加剧。
然而在中国,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地位却不容小觑。官方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据了中国企业的99%以上,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实现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稳住了中小企业,就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宋华认为,缓解中小企业的困境,仍需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只不过,需要金融机构迫切转变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的方式。
传统借贷的风险评价和管理已难于适应目前许多金融活动的要求,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常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应对中小企业违约率高的问题。
而以联易融为代表的在线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可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新型信息通讯技术,将供应链金融建立在及时、透明、可追溯以及关联管理的基础上。
此次疫情下,不同行业、区域、类型的中小企业受到冲击的程度不尽一致。旅游、餐饮受影响较大,生鲜电商、农产品、生物医药行业则面临需求爆发。如何通过金融科技精确地了解行业及企业状态,业务运营特点、资金需求程度,成为了供应链金融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
联易融数科从2016年创立之初,一直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传统模式相比,联易融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化、自动化、线上化,大幅提升资产整理的产能与时效,有效地盘活供应链产业链。一旦接入联易融供应平台,中小企业具体的经营状况、上下游业务如何开展、单证票据流转的状态如何、资金流动性如何,这些问题都可以精确把握,降低放贷风险。
此次疫情下,联易融数科利用多项科技手段为企业客户提供远程线上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既保证了应收帐款确认过程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也确保中小企业得以资金纾困,同时人员安全。
联易融的Fintech价值
疫情期间,线上办公、远程医疗和教育等现象如火如荼。今后,如何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是当前中国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在数字化时代下,供应链金融科技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核心企业产业链、政府平台、小微企业等各个参与者搬到线上链接起来,打破传统供应链“信息孤岛”和“信息失真”的现象,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高效融资。
作为新型金融科技企业,联易融凭借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简称“ABCD”)等技术能力,深度围绕供应链众多参与者的需求,从核心企业+、小微企业+、跨境贸易+、Fintech+四个维度打造了多样化的产品矩阵。
“联易融核心企业+”,即通过流程的数据化、自动化、线上化,将核心企业上游供应链金融资产打包发行ABS产品,充分解决传统ABS/ABN业务在资产搜集、审核乃至发行与认购环节中的诸多痛点,实现了资金渠道与资产的高效对接,具备实现底层资产透明化、降低操作风险、资产包高效审查发行、降低运营及人工成本的诸多优势。
目前,联易融已与近100家大型产业集团达成紧密合作,累计资产交易规模超过千亿元,发行规模稳居行业首位。
“联易融小微企业+”聚焦于供应链生态圈,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据,为各行业供应链生态圈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提升经营效率,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联易融跨境贸易+”聚焦跨境贸易业务场景,提供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将跨境贸易融资的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综合数据分析进行自动的交叉比对和校验,多维度确认贸易真实性,减小国际贸易融资的欺诈风险。
“Fintech+”即凭借ABCD等科技服务,以及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刻理解,联易融打造了包括供应链资产整理平台、区块链多级流转平台、“蜂控”智能数字风控平台、供应链小微金融科技服务平台、跨境供应链金融平台、和ABS科技服务平台等在内的开放化、多元化平台矩阵,实现供应链金融多方精准服务。
结语
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经济下行,但同时也加速了细分赛道的变革,除了给人类带来灾难,还能促使人类自省,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
以5G和数据中心为首的“新基建”政策下,互联网下半场聚焦B端企业,发展产业互联网,以联易融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供应链金融To B端客户服务将面临更多机遇,发挥更大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