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疫情之下广发英雄帖 这些外资金融巨头为何求贤若渴?

如何在结构性行情中开展投资布局?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邀请基金经理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疫情之下广发英雄帖,这些外资金融巨头为何如此求贤若渴?

记者 马晓甜

进入2020,金融开放的时钟再次被拨快。

今年4月1日起,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松绑”。新政落地当日,外资巨头贝莱德和路博迈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的申请。而在前几日刚刚拿下合资券商控股权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纷纷透露了在未来谋求100%所有权的“野心”。

加速入场布局的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对人才的渴求也愈发迫切。界面新闻注意到,尽管当前新冠疫情对经济形势造成了一定冲击,但还是有不少机构广发英雄帖,在国内大举展开人员招聘。

疫情不改招兵买马热情

“在中国,人才,尤其是相适应的人才是稀缺的,优秀的人才也是高度流动的。如何能够在中国本土境内吸引到高端的人才,提供更市场化的激励方案,并且能持续地去培植、去发挥他们的才能,是外资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周之行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去年以来,贝莱德、汇丰、德银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接连被曝出海外裁员消息。但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招聘却依旧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

3月6日,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官网更新了招聘信息。从此次发布的招聘部门来看,主要涵盖了财富管理部、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金部、企划战略部、法律部、产品开发部、研究部和运营部,招聘岗位则涉及研究院、分析师、财富顾问等。

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公司公司设有17个部门,其中6个业务部门和11个支持部门,在职员工有近120人。

“为了配合公司展业,2020年公司招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业务部门,例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等。今年底公司人数将达到200人左右。”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公司的招聘活动也仍继续进行,面试环节采取视频或电话等方式,至今已发放近10份录用函。”

该人士还透露,公司计划在目标院校进行校园招聘,并通过提供暑期实习机会,录用优秀的毕业生加入公司团队。

除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外,摩根大通、高盛等也在加紧“招兵买马”。高盛官微今年2月27日发布的招聘信息,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多地职位。摩根大通今年以来面向中国地区也陆续发布了30多条岗位的招聘信息。

高盛微信公众号2月27日发布的招聘信息,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多地职位高盛微信公众号2月27日发布的招聘信息,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多地职位其他一些合资金融机构最新招聘岗位其他一些合资金融机构最新招聘岗位

仔细梳理各家的招聘要求,不难发现,行业经验和外语能力是许多岗位的硬性要求,“国内985重点大学或海外知名院校毕业”也是经常被提及的“加分项”。

“在选拔人才时,除了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能力、相关经验, 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我们还会考察候选人的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等素质。”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士表示。

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国际基因”是他们的优势,如何将人才管理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富达中国董事总经理李少杰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透露,公司对于员工培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方式”。据他介绍,进入富达的研究员,要经过三次不同行业研究的轮岗。

“一般轮岗是七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会考察研究员的研究水平能力。如果我们觉得他适合管理客户资产,就会将他选拔进我们自己一个叫做PM Academy的体系,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我们会用富达自己的资金给他做实盘操作,整个流程是非常系统性的,这也是我们全球一贯培养基金经理的方式,”他说道,“因为这种培养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2011年就决定在上海设立研究中心。和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相比,我们更加倾向于自己培养人才。人才绝对是资产管理公司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上述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野村东方的员工团队都是新组建的,因此公司非常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文化价值,提升合规风控意识,熟悉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相关制度与流程,从而尽快地开展业务。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目前,野村东方拥有一个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经验的团队,多数员工来自不同券商或外资金融机构,部分员工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 员工可通过与野村集团的海外分支机构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既学习了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又让海外机构了解了本土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业务的进一步拓展。”该人士称。

外资巨头加速“落子”

各家外资巨头在国内加速招揽人才的背后,是金融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落地后的战略雄心。开放红利加速释放,让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视中国市场为增长引擎,望能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去年至今,已有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3家外资控股券商提前“跑步入场”。截至目前,还有18家合资券商正在排队申请设立。

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曾表示,中国对外开放一系列的新举措已从量变到了质变,而且提及竞争中立,不论是外资、中资,国企,民企,都一视同仁来监管,这些都是新高度。

奥纬咨询(Oliver Wyman)发布报告预测,到2023年,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财富管理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收入比重将分别达到6%、5%和5%。

与此同时,国际主流指数纳A进度条也在持续“加载中”。

继去年MSCI和标配道琼斯完成第一阶段纳A工作后,富时罗素也在今年3月对A股进行了第三批次的扩容,其中纳入规模的四分之一在3月份实施,剩余四分之三将与2020年6月份的指数评估一道实施,纳入完成后,三大国际指数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指数的A股纳入因子将分别达到20%、25%、25%。

中金公司表示,虽然今年大概率再无针对A 股的新增国际指数纳入计划但预计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仍可保持3000 亿元水平。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上海今年也将迎来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收官之年。

2月14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力度。

3月31日,《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中英文双版在上海正式发布。指南称,欢迎境外资管机构来中国、来上海开展业务,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与中国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据了解,目前已有贝莱德、富达国际、路博迈、安联投资、英仕曼、桥水投资等24家“洋私募”落户上海,有72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获得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资质。近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景顺瑞和(上海)股权投资管理以及绿光环球(上海)资产管理公司5家机构也在上海举行了线上开业仪式,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相关人士表示,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贸区新片区金融改革创新等国家战略,推出更多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助力上海开启新一轮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