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黑石集团的好奇与崇拜,最近阅读了《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该书回顾了作者自身的成长历程,并列举出部分关键节点的重要事件以及自己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向我们讲述他的工作和生活准则。
作者苏世民
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该企业管理着全球5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也是中国主权基金第一个投资对象。
本书摘取了作者从求学、求职、创业的道路上一些重要经历进行阐述,并将其浓缩成为法则供阅读者去学习。但是如果你单纯的认为这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学方法论,其实也不并尽然。这些法则,不仅包括自身所处领域——投资、管理方面的要义,也涵盖了他的人生信条和生活感悟。通读完本书,我将其定义为“人生的守则”。从中你不仅可以看到苏世民如何取得当下的卓越成就,更多的是他经历挫折之后对失败原因的总结与分析,并积极改善和重拾信心的过程。这些也是能够引导黑石集团走向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根源之一。
从费城的中产阶级家庭出身一跃成为商业巨头、政治家伙伴、甚至走向白宫的他,身上到底闪耀着哪些精神品质呢?
每一位成功人士并不是从成功以后才开始缔造传奇,而是从一些小事件就能看出他具备创造传奇的素质。在本书的前半程,也就是求学和求职、包括创业初期的过程中,不难看出苏世民对于成功的渴望,一直勇于挑战周围认为的“不可能”,并且出色的完成了它们!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哈佛商学院就读时想要退学、初入雷曼兄弟时无人引导、第一只基金募集时屡遭拒绝等等。以上这些想放弃、受排挤、被拒绝的体验,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也是屡见不鲜。这些苦涩的经历也折射出苏世民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
众所周知,在华尔街立足是并非易事,苏世民通过自身最熟悉的杠杆并购打开了公司成立之初业务甚少的局面,也使得黑石集团初露锋芒。品尝过第一桶金的喜悦之后,其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为公司打开了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收购等业务线条。从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贯穿苏世民创业之路的永远有“尝新”二字。在大家眼中人生之路或许是重复着每天的日常项,好似一个闭环。但在苏世民身上,你可以发现他把自己的路走成了一条线,并且是一条每天都有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曲线,仿佛并未有尽头。创新可能意味着艰难、失败,但是在回望起点的时刻,你会发现这些经历也让你在拉近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本书的后半程,黑石集团在苏世民和其他合伙人的领导下,已闻名于世。这部分讲述了他在投资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从中不难发现黑石集团的成功、苏世民的成功并不是只凭借个人的品格和素质造就的。这其中投资经验也是并不可少的一环。对于资本市场,苏世民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并且都以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表述,比如在收购钢铁公司的时候,他认为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经济周期,要充分了解行业中的供需关系是否平衡;在全球金融危机,身处在暴风眼中的他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认为面对金融市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从中学习经验在以后不能重蹈覆辙,也需要学会从危机中寻找商机,不能坐以待毙。
作为投资者的他说:“聪明的投资者必备条件是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健康的风险评估”。在50年的创业经历中,他历经7次市场下滑和衰退,一直坚守这两项投资原则,并且不断地升级约束和评估的手段,这也是黑石能够屹立不败之地的“终极奥秘”。
在公司步入正轨之后,苏世民一直在思辨公司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这两方面,并且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的变革中,很多人觉得他过于“较真”——追求10分人才、打破大公司的等级制度等。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为企业的长远未来夯实了基础,体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战略性眼光,也为公司后来选拔接班人和开拓更广泛业务埋下了伏笔。
在很多人眼中,华尔街是一个只谈金钱,不讲人情的地方。但是本书的结尾也让人颇为感触和动容。步入晚年的苏世民并未被成功的光环所笼罩,而是一心致力于政治、慈善活动,为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引进和输入各行业精英人才。他为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学堂、为设立各类奖学金而奔走筹措资金;也为其母校耶鲁大学改善食堂环境而高价聘请知名设计师。这些一系列举措,也让人意识到他言出行、行必果的做事态度和格调。
后
记
通读完此书,感触颇多。
我们可能无法触达这样的人生高度,穷尽一生我们也许就是一个平凡人。但这本书教会了我们积极行动的意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智慧,这与你自身平凡或不凡毫无关系。
这并不是一本所谓的鸡汤型书籍,没有猛烈的“强心剂”。留给你的,只有无穷的回味。
风险提示: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