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一、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退坡力度和节奏有所平缓
1、乘用车补贴延续至后年,年度之间退坡幅度不大,2020年至2022年补贴分别较上一年下降10%、20%、30%,共用领域用车今年补贴不退破,符合近期市场预期。政策落地的作用,一是稳定产业界预期安心排产,二是保证车企单车盈利稳定,后续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下降的过程中,单车盈利空间仍将有所回升,年内月度销量环比提升趋势将得到强化。此外,因2021和2022年政策已落地,产业长期发展预期得到稳定,后续将重点回归成本下降及性能提升,以满足积分制托底要求。
2、今年政策发力点在公务用车端,本次补贴允以年内不退坡。公务车要求原则上均新增电动车,目前国内公务车存量200多万辆,如果按8年更换,一年25-30万辆,比去年约有10多万辆增量。此扶持政策外加限购城市释放牌照,一线城市给予地补以及合资外资车厂新车型放量,预计这四大新增点在今年将使新能车销量实现130-140万辆。按此测算,在一二季度负增长后,预计下半年恢复同比正增长,三季度将是重要拐点。
3、政策细分点值得深究。第一,售价30万以上的车型,除换电模式外,其他7月22以后不给补贴。30万以上的车目前包括宝马、蔚来、特斯拉等,去年国内销量约6万辆。其中蔚来因为换电模式不受影响,核心影响的就是特斯拉和宝马。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的实际售价32万4,补贴后29万9。这次政策调整后,可能倒逼再做一次降价,对应的就是29.9万初始售价,2.2万补贴,终端售价27.7万。这个价格下,对于完全国产化的特斯拉盈利依然可观,但是对终端消费者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大,所以预计特斯拉的量会继续饱满。第二,今年商用车补贴维持,明年退坡幅度很小,比乘用车要更温和,考虑电池成本下降后,料将会大幅改善车企的盈利。
二、4月24日TMLF大幅减量续做,操作利率下调至持平于MLF,符合市场预期
1、本次TMLF操作利率下调20基点至2.95%,原因主要在于此前3.15%的TMLF利率明显高于逆回购、MLF等利率,在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TMLF利率同步下调意在完成更广义的降息过程。
2、本次TMLF续做金额561亿元,续做期限为1年,而当日TMLF到期额2674亿元,大幅缩量续做,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央行已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实施3次降准(含定向降准)累积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资金价格低位运行,这使金融机构对TMLF的需求减弱,并且疫情发生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也对TMLF的作用和效果形成替代。
新闻概览
0
1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据知情人士26日透露,目前中行尚未对“原油宝”做多投资者追缴欠款或将其纳入征信,暂且也不会追缴欠款。不过,4月24日中行的最新公告并未提及追缴欠款相关,只表明,“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与客户同舟共济,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合法利益。”
另有媒体报道称,有中行员工致电投资者表示,总行决定暂时不追缴原油宝保证金欠款,同时暂时不纳入征信。并且该员工表示,强平问题官方已有答复,最终处理结果还需等总行确定,此外还询问投资者“到20%强平价格能否接受”。而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多位原油宝做多投资人对记者表示,未收到中行暂不对投资者追缴保证金欠款同时暂不纳入征信的通知,但投资者同时也表示,目前未被中行催缴保证金欠款。
0
2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没有伤及根本,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空前的外部冲击,必须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合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扩大有效需求,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0
3
证券时报头版:打击财务造假,净化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已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如此密集地“敲打”涉嫌违法违规、特别是和财务造假有关的企业,传递出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零容忍,以及强化执法力度,从严从重从快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责任,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的决心。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点名“财务造假”,要求监管部门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对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最新要求,拉开了新一轮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的序幕。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部分内容来自同花顺财经、wind资讯、央视财经等,仅供参考,不代表兴业基金观点。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中国基金的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本材料不作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仅供渠道内部交流使用,基金相关信息以《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为准。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与本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材料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