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01
【央行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签署《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签署 《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效率倍增作用,在依法依规、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深挖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实现数据多向赋能,推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02
【专家预计未来5年新基建投资或超17万亿元】自4月下旬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至今,一个月时间内,已有20多个省份推出总额数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说,我们的课题组做过分析预测,根据现有公开数据,考虑乐观、中性、保守三种情景,在中性情景下,2020年到2025年,以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投资总规模约为17.5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1.6%
03
【银行系基金公司扩容在即】监管部门高层近日表示,要积极创造条件畅通各类资金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继续推进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系基金公司时隔四年有望再度迎来扩容,公募基金行业赛道竞争将更趋激烈。
04
【保险企业积极布局“新基建”领域】利率下行、市场震荡,加大了保险资管取得预期收益的难度。因此,不少险资加速在基建等另类投资上寻求突破。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应成为“新基建”的基石投资者和价值发现者。中证报从部分险企了解到,险资近年来积极与基建项目对接,不少已加强“新基建”领域的布局。
05
【券商资管规模连降22个月后首次回升】在资管新规进一步引导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的背景下,近几年券商资管规模缩水明显。不过,据记者统计近两年数据后发现,证券公司资管产品规模在连续下滑整整22个月之后,首次出现反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合计9.17万亿元(不含券商大集合产品规模),较2020年2月份的9.15万亿元增长0.02万亿元。
06
【公募基金积极备战创业板改革,11家已上报主题基金】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公募基金在新产品规划及申报上有了很多新动作。记者对证监会官网行政审批进程统计后发现,截至5月20日,今年已有11家公募机构上报创业板主题基金,目前进度均显示材料已被接受,等待进一步审核。
07
【外汇管理局: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将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持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更好满足贸易创新发展诉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
08
【国泰君安黄燕铭:未来投资关键是要把握市场风险偏好转换】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昨日在出席一场白酒行业座谈会时表示,未来三个月左右市场的风险偏好仍然处在比较低的位置,短期内科技仍然需要蛰伏一段时间。大势研判上,短期市场仍然有压力,但长期依旧看好。未来投资,关键是要把握市场风险偏好的转换,根据市场的风险偏好去寻找风险度对应的股票板块。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或者下降,由此会导致消费、医药和科技三大板块之间的轮换。
世界风云
01
德国出台新规:政府可否决外资收购医疗企业。
02
加拿大央行:将在二级市场购买至多20亿加元的债券。
03
新西兰联储主席奥尔:预计新西兰零售利率将进一步下跌。预计银行业竞争将给保证金和较低利率带来压力。
04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扩大失业救济将不会是下一份经济纾困法案的内容。
大行研报
1
国泰君安:新经济,揭开中国经济新篇章
本报告导读:
疫情冲击之下,新经济在中国究竟会如何演化?本篇作为手册的开篇,力图解决三个问题:新经济是什么?新经济的宏观作用如何?如何捕捉新经济动能?
摘要:
我们认为广义新经济核心包含新消费、新制造与新基建三个领域,新经济服务渗透在三个领域之中,这其中既包含产品的革新,也包含新业态的生成。体量上,广义新经济当前占国内GDP20%-25%左右,而狭义新经济,即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经济成分占比约7%。
新经济不同成分的宏观地位与作用如何?
新制造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拉动作用显著,细分行业中计算机、通信设备、视听设备名列前茅。但经济增长的需求感应上,新制造却表现钝化,资源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仍然占据首位,体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善仍然有较大空间。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元器件需求感应度在众多行业中排名提升异常显著,某种程度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行业。
对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的反应来看,新经济服务表现突出,三大需求的提升对新经济服务增长的拉动作用均较大,但新制造对出口需求的响应最为显著,因此需警惕后续外需冲击对新制造的影响。
新制造对于生产端的贡献大于投资端。参考近年情况,新制造每提升1%增速,大约可以提升工业生产1-2个点,提升固定资产投资0.5个点左右。保守估计,新经济成分对于GDP的拉动在短期内也可以达到0.6个点左右。
新经济动能如何捕捉?
我们尝试采用两个视角来补充官方统计信息,一是构建的国泰君安新经济指数,二是产业链传导,前者对应新经济上市公司营收变化的观察,后者对应新经济实体经济变化的传导。我们发现疫情冲击之中,新经济成分较工业生产回落幅度较小,韧性较高且中长期上升趋势不会改变。
后疫情时期,需要寻找的是内需与新经济交叉领域,例如新制造中的国产替代环节,新消费中的必选项,以及新基建在逆周期政策中的发力点,经济增长的反弹势必会通过内需修复带动上述领域的需求大幅提升。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后续对新经济的政策支撑力度仍会不断加强,虽然体量角度,传统成分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中枢的关键,托底作用显著,但未来边际改善将更多源于新经济。疫情冲击带来了经济活动的中断,但也提升了新经济迈向崭新阶段的动力!
2
广发证券:国网发力新基建,三领域景气度提升明显
电网投资趋势逆转,新基建领域成为明显增量。近两年受制于降电价和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国家电网传统业务盈利能力承压,进而影响电网投资规模。根据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19年国家电网实现利润同比下滑1.26%,持续两年出现下滑,电网投资4473亿元,同比下降达到8.52%。由于电网建设涉及设备制造、安装施工、配套工程等,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因而电网建设投资是逆周期促基建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国家电网的披露,2020年3月,国家电网初步安排电网投资4500亿元,较年初4080亿元明显提升。“新基建”是本轮建设重点方向,特高压、充电桩、数字基础设施预计成为电网投资主要增量,未来仍存在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
转型影响特高压建设进度,加码明显建设超预期。受困于国网利润下滑和转型发展,18年9月能源局规划的特高压存量项目建设出现延后。后疫情阶段,特高压作为逆周期手段位列“新基建”之中,国网大力加码特高压建设。国网规划20年特高压投资规模达到1811亿元,较年初1128亿有大幅提高。在国网20年特高压前期工作计划中,除包含全部存量项目外,新增四条直流特高压项目的前期可研超预期。未来特高压存量项目与新增项目的持续落地释放以及混改项目的助力预计将共同支撑特高压领域大规模持续投资,行业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前景广阔,两网建设大幅加码。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确定,行业发展预期明确,随着保有量的提升,未来充电需求明确。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截止19年末充电桩总体保有量达121.9万个,同比增长50.81%,3年期CAGR高达171%,车桩比逐步降低至3.13,距1的目标有较大提升空间。两网响应政府决策相继出台规划,加码投资充电桩将建设。根据国网和南网披露,国网2020年预计新增建设充电桩7.82万个,达19年的10.5倍。南网计划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用于扩建充电设施,达20年以前累计投资的7.9倍。
电力物联网建设着眼能源与信息融合,电网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提升方向确定。电力物联网建设是国网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具体实践,建设思想与新基建高度契合。大数据中心与通信网建设将为国家电网信息化体系提升共性信息通信基础支撑能力。感知终端以及多站融合、电力信息化系统、营销2.0等应用功能共同发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特色融合,是智慧能源建设的典型体现,对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转型意义深远。
投资建议。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工作重点转向“稳投资”、“稳经济”,国网电网投资已经逆转了之前的下滑趋势,重点发力新基建的特高压、充电桩、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相关领域核心装备制造和建设实施方需求有望得到明显释放。同时电网投资自主性大,基本以内需为主,不太容易受到外部疫情扰动。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疫情控制不及预期。
参差多态
中央定调了!涉及1.4亿人!住房公积金制度将迎改革!“公积金是否应取消?”引热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18日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在今年“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并提出了公积金改革四大思路。
持续数月的公积金存废之争或将画上一个句号。
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意见》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投资收益率、统筹层次等方面存在问题,但在制度效率和制度公平方面,住房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郑秉文在今年“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其思路有四:
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
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
四是参照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路,与企业年金合并。
公积金存废之争沸腾
今年2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撰文指出,除税收等政策以外,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企业直接降低12%的成本。
他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
黄奇帆表示,以下三个措施可以确保取消公积金让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第一,公积金变年金,公民已缴存公积金的收益只增不减;
第二,已经发生的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一定利率优惠政策转化为商业贷款;
第三,取消公积金不是意味着职工就得不到企业缴存的6%,而是个人有了更大的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建议引发大量争论。
北京大学金融学刘俏和张峥两位教授发表署名文章《我们为什么反对“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建议?》予以反驳。
文章称,“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个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政策建议,不仅不能在‘非常时期’真正给企业减负,而且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给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冲击。”
文章认为“公积金是作为住房工资强制发到职工账户里,是免税工资,是职工福利的重要体现形式。无论从企业还是职工的角度,住房公积金都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格力总裁董明珠与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随后公开表示,赞成取消公积金。更是给公积金制度的存废的讨论,添了一把火。
事实上,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观点早已有之。
支持者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已完成历史使命,在制度公平上存在问题,取消可以为企业减负;
反对者认为,取消住房公积金,意味着动了工薪阶层的蛋糕。
公积金不能因噎废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住房公积金存废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公平,主张废除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认为,评价住房公积金要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察。”
在制度效率方面,郑秉文认为:
第一,公积金受益率比较高。
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335万笔,其中双职工占三分之一,即约有5500万人受益,在1.44亿实际缴存者中,38%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这个受益比例是比较高的。
第二,公积金每笔房贷平均高达40万元。
2018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53万笔,发放金额1.02万亿元,平均每笔40万元,在三线城市交首付后就基本上解决了职工购房问题。
第三,公积金一年发放的贷款可为职工节省2000亿利息。
公积金贷款利率低,五年期以上3.25%,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低1.65-2个百分点,仅2018年发放的贷款,就节约职工利息2020亿元,按平均10年贷款期算,每笔贷款节约利息支出8万元。
第四,公积金行政管理成本来自提取的管理费。
全国有342个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网点3439个,从业人员4.4万人,2018年提取管理费117亿元,每亿元资产的综合管理成本仅21万元。
“这是全国很少有的自收自支的福利制度,而其他几乎所有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都是靠财政养活的,甚至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在公积金的制度公平方面,郑秉文认为:
第一,公积金覆盖面逐渐扩大。
截至2018年,公积金实缴人数1.44亿人,在具有可比性的社会保险中,除医疗和养老以外,失业保险覆盖1.96亿人,生育保险2.04亿,而它们强制性要大于住房公积金。其他一些缴费型制度覆盖人数就更少,例如,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不到2400万。
第二,公积金私企缴存职工占比不断提高。
在1.44亿缴存者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31%,国企20%,私企31%,外资8%,其余10%为民非、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等。
我国狭义的正规部门就业是指城镇公司制机构和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数1.7亿;广义是指还要加上1.4亿城镇私营就业人员,指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
失业和工伤保险、公积金覆盖的主要是狭义的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广义的1亿多县域私企没有包括进来。
2018年公积金新开户1990万人,其中私企占50%(994万人),这说明发展趋势正在进一步好转。
第三,公积金透明性很好。
每年向全社会公布的“年报”信息齐全,包括缴存人员按单位性质划分比例情况(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按类型公积金提取情况(提取原因、人数、比例金额)、各种类型贷款情况(房屋类型、面积、套数等)、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贷款情况、业务收支及增值收益情况、各省住房贷款和增值收益分配情况、资产风险情况等,在全国的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里,这是透明度最高的。
“从上述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很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中央部委和一、二、三线城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每年公开考试录用的人员承受着较大购房压力,同时又承担着国家机器运转职能,取消公积金就意味着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存在回归到福利分房的可能性,那将更不公平。”郑秉文指出。
中央定调
专家称改革思路有四
值得注意的是,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作为一份中国基础性制度安排,《意见》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这意味着,中央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废除之争确定了基调:住房公积金制度或迎来一轮改革,而非废除。
郑秉文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公积金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大问题有两个:
一是投资收益率太低,跑不赢通胀,缴存职工记账利率更低;
二是统筹层次太低,贷款率高的地区(天津99.5%)和低的地区(青海78%)之间不能调剂。
为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
在郑秉文看来,公积金改革的思路有四:
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
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国两房和吉利美的思路);
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路);
四是与企业年金合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路)。
北上广深住房公积金福利PK
对于广大职工而言,尤其对于房价高企城市的职工而言,住房公积金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福利保障。
一位在深圳贷款买房的白领人士向记者表示:
“当初买房的时候希望流程快一些,只用了商业贷款,后来经银行贷款经理提醒,把一部分转为公积金贷款,每个月的还款额少了好几百块,而且大概有1/3的还款额用每个月的公积金抵扣,负担小了不少。”
不止买房者可以受益,公积金支持住房租赁的力度也正在加大。
《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住房租赁提取公积金730.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22%。
最近,各个城市陆续发布了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四大一线城市的情况,从缴存、贷款和提取几个方面比较,在公积金这个项目上,哪个城市的居民享受到了最大的福利?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北京人均缴存额约为深圳的2.6倍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缴纳公积金的群体有多大?
从绝对值来看,四个城市实际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分别为798.54万、882.78万、479.72万和665.15万,上海最多,广州最少。
这与几地的就业人口数据排序相一致。
目前,几个城市并未披露2019年度的就业人数数据,此处记者主要参照的是2018年的数值。根据北上广深的统计年鉴,北京、广州和深圳的就业人口分别为1237.8万、896.54万、1050.25万,上海目前仅披露了2017年的就业人口为1372.65万。
粗略计算可知,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住房公积金覆盖群体大约在60%以上,广州相对较低,未达到60%。
一般情况下,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为单位与个人各一半(个人缴存比例可等于或高于单位缴存比例,但不可超出规定的上限)。这也意味着,缴存金额越高,相当于享受到了更多来自单位的福利。
从这个指标来比较,北京“一枝独秀”,月人均缴存额为2310元,超过上海的1448元和广州的1478元,更是远远将仅有899元的深圳甩在了身后。
目前,全国2019年年度公积金报告尚未发布,但根据2018年的数据计算,全国每月人均住房公积金缴存额1215元。这也意味着,深圳未能达到全国人均水平。
公积金额的缴存额取决于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
从基数来看,一般上限为“不高于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至于下限,2019年7月起,北京、广州、深圳规定的缴存基数不得低于2200元、2100元和2200,这三地职工本人和单位的缴存比例为5%至12%,若按照5%的下限来计,单位最低缴纳额分别为110元、105元和110元。
上海职工本人和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分别为5%至7%,月缴存下限为242元;但上海还有一个补充住房公积金(非强制),缴存比例在1%至5%之间,月缴存下限为48元。
综上可以看出,四地的公积金缴存规定差异并不大,但无论是缴存基数还是缴存比例,弹性空间比较大,这也导致了四地的月人均缴存额的差异。
(数据来源:四座城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上海发放的住房贷款最多
北京平均金额最高
缴存之后,个人如何直接享受到公积金福利?主要通过购房贷款和提取两种方式。
目前,公积金贷款利率是2015年10月调整并实施的,五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3.25%。这对比商业房贷利率有极大的优势,对于购房者而言,运用公积金贷款是降低贷款成本的主要办法之一。
但每个城市都规定了使用公积金贷款的上限。
其中,2019年北京单缴存职工和双缴存职工的最高额度均为120万元;
上海购买首套住房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缴交补充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购买第二套改善型住房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缴交补充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个人额度均减半;
广州单缴存职工最高额度6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额度100万元;
深圳单缴存职工最高额度5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额度90万元。
从贷款额度来看,北京最为宽松,并且对于单缴存职工和双缴存职工一视同仁。
但从2019年实际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情况来看,上海发得最多,达到了13.09万笔(已经减去了贴息贷款置换的部分),这意味着给13.09万的购房人或家庭带去了实惠,这个数目是广州的大概3.23倍。
从每笔贷款的平均金额来看,北京最高,达到了77.98万,这也与北京给予了最宽松的额度相吻合,而上海、广州和深圳每笔贷款平均金额相差不大。
(数据来源:四座城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深圳人热衷用公积金租房
再看提取的情况。除了享受较低利率的住房贷款之外,提取公积金相当于让躺在账户里的钱变成了“真金白银”用于消费。
提取主要分为两种类别:
一类用于住房消费,包括购买、建造、大修自住住房等,偿还购房贷款利息,以及租赁住房等;
另一类则为非住房消费,包括离休和退休提取,以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以及户口迁出本市或出境定居等。
其中,用于住房消费的往往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对比四个城市,2019年北京的提取人数最多,达到了391万人,深圳最少,仅为257万人;从人均提取金额来看,北京同样最高,达到了41244元,并且四个城市一定程度拉开了差距,上海为30135元,上海为22130元,深圳为17949元。
理论上,缴得多意味着可提取的多,而提取公积金的消费类别占比,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几地人均提取金额的差距。
提取金额中,北京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61.2%,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18.6%,租赁住房占8.7%。
上海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66.42%,租赁住房占11.75%,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5.64%。
广州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10.36%,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68.57%,租赁住房占11.36%。
深圳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12.0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26.83%,租赁住房占36.41%。
上海和广州的提取公积金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用于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均超过了65%;北京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占比高达61.2%,而在深圳,用于租赁住房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6.41%,远超出其他几个城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