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近期,爆款基金频现引起各方关注,爆款基金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基金投资者?
原标题:【公募进化论系列报道之一】爆款基金“炼成”迷局:渠道加持下的“赎旧买新”现象调查
经济观察网
编者按:
近日,作为行业出身的监管者,洪磊作别基金业协会代表着公募基金一个时代的结束。在监管任期内,他掀开了基金黑幕,规范重塑了行业,倡导价值投资。当前公募正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规模站上17万亿,产品突破7000只......
同时,资管新规给金融机构回归主动管理、规范运作划定了跑道,强调合规透明运作的公募行业,迎来了财富管理大时代开启的好时候。
然而,基金业仍存在影响投资者利益、触动监管合规红线、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公募发展中的“高冷化”,离真正的以投资者服务为中心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观察报推出系列策划报道“公募进化论”,反思和求变,为了更好的出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基金也“炒新”?
今年春节以来,虽然A股市场先抑后扬持续震荡,但公募发行市场上动辄上演一日售罄、按比例配售戏码,频频诞生爆款基金。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今年春节以来至6月18日的合计权益类(含股票、混合)新发基金的发行总份额达5149.50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合计发行约107只,合计发行份额约1391.1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13.00亿份;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约206只,合计发行份额达3758.37亿份,平均发行份额18.24亿份。
然而记者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数据计算发现,今年春节后至5月底权益类基金合计增长约为3584.29亿份,这意味着在爆款基金频现的前5个月,权益类市场的规模份额“未升反降”。
对此,记者多方获悉,爆款基金的背后,除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资金追逐赚钱效应之外,亦隐藏着渠道机构“积极”引导基金投资者不断“赎旧买新”的潜规则。
赎旧买新常态化
爆款基金频出,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还在“未升反降”,其原因与部分基金投资者的“赎旧买新”有关。
对此,记者采访多位公募市场人士获悉,这一现象一直存在,一些银行理财经理会鼓励投资者赎回原本持有的老基金,再去认购新发基金。
为何银行喜欢卖新基金,甚至会劝客户赎旧买新?记者从一位公募渠道人士处了解到,银行代销基金时,销售费用(认购费、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全部归代销渠道即银行,管理费及赎回费分成则需谈判。“新基金一般认购费是不打折的,比如主动权益类基金,基金公司与银行之间管理费五五分成,按普遍1.5%的管理费计算,那么银行每年0.75%的管理费轻松到手,而如果劝客户赎旧买新,则至少一年可以让每位投资者认购2次新基金,这样认购费、赎回费又能重复拿走,管理费也不会少。”上述公募渠道人士进一步表示。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总监对记者透露,从营销激励上,银行确实更有动力做新基金的首发销售。不过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银行这样的做法能够实现也与基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有关。
“很多投资者仍然有着早年投资的固有思维,认为买新基金类似打新,所以一旦持有的基金净值涨幅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获利了结,重新认购新基金。”该销售总监表示。
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渠道会设置止盈线,一般预期收益率水平分别为:股票基金10%以上,债券基金5%以上。
事实上,早在2013年8月,监管层就曾修改并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偏股及混合型基金赎回费,按照不同的赎回期限,设置一定的比例,计入基金财产,此外,对持有期限过短的资金,还将收取一定比例的惩罚性赎回费用。
即,持有少于7天(包括)便赎回,收取1.5%的赎回费,持有超过7天少于30天则赎回费减半,以此类推持有时间越久则赎回费越低,直至持有2年以上免赎回费。
这一规定的发布背景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彼时“赎旧买新”较为普遍,为了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价值投资,抑制此种短期投机行为。
“所以从现实来看,买新基金激励更高,渠道人员将销售提成与客户分享的情况下,单靠这个政策,很难杜绝‘赎旧买新’的现象。”前述公募销售总监认为。
而赎旧买新的短线频繁操作背后,让基金经理们的调仓非常纠结。
“一旦‘赎老买新’越来越多,对基金经理的操作影响非常大,甚至会逼迫基金经理对个股进行短线操作。“华南一家中型公募机构基金经理表示。“因为如果有比较大量的赎回,在准备金不够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只能卖掉手中的股票来应对赎回,一般的基金经理都会基于长期投资理念布局个股,如此短线交易必然达不到预期的业绩爆发,势必会影响净值表现。”该基金经理认为。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也表示,“其实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也逼着我们在配一部分股票的时候不得不考虑跟随热点,因为我不想留很多的现金来预防这种流动性问题,这对产品运作来说是种浪费,那么就可能将一部分资金拿出来考虑短线追热点,博短期收益的同时还能优先将这部分资金拿出来应对赎回,但可能又会被说成风格飘逸,确实很难。”
利益机制之患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之所以会鼓励投资者赎旧买新,仍然与银行从基金销售业务当中的利益获取方式有关。“银行除了在基金销售业务中赚取正常的代销费用以外,还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分成,但如果在假设管理费分成不变的情况下,那么多一次的申购赎回,就会为银行增加一笔收入。”一位公募机构渠道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于基金销售代销业务的激进做法与宏观经济趋势有着隐秘的关系。
有银行人士指出,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少银行表内正在积聚更多的坏账,而资产负债业务压力的随之增加,也让银行进一步的抓紧公募基金销售为代表的中间业务这根“救命稻草”。
因此,许多中小银行的做法是增加中间业务的投入与考核压力。
一家股份行支行人士指出:“基金代销并不会消耗银行的资本金占用,不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同时又属于银行方面鼓励的中间业务。”“各个网点对于中间业务的考核这几年来呈逐渐加大的趋势。”上述支行人士称。
另一方面,资管新规给银行理财所带来的打破刚性兑付的变化,也让银行在公募销售上拥有了更大的积极性。“之前银行理财本身就是中间业务收入的一部分,但是,资管新规后,这些理财规模正在不断压缩,理财子(公司)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一家上市股份行资产管理人士坦言。“因此,银行业更有积极性去代销公募产品。”
“一方面本行理财的规模代谢,让公募代销成为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新支撑,另一方面银行在其中只是做代销的角色,如果产品出现亏损,实际上还有管理人来承担一定的信誉责任。”上述银行资管人士称。
从记者了解到情况来看,公募机构为渠道结构客户亏损“买单”的情况确实存在。
例如某银行代销的一只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出现了亏损之后,客户在主张维权,银行则将相关维权主张转告管理人后,公募机构为了息事宁人,最终通过向银行客户赠送礼品的方式,化解了这次客诉纠纷。“可以看出,银行为代表的渠道机构在基金销售顾问中所扮演的甲方角色,正在给基金销售业务带来影响。”上述公募渠道人士指出。
事实上,导致基金市场投资短期化行为的,还有一些第三方销售平台。
一位公募产品人士指出,一些第三方销售平台通过基金投顾等名义包装基金组合,而这些基金组合的调仓也间接地导致了基金投资的短期化,进而给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带来了难度。“许多第三方销售平台打出的基金投顾名义上是为投资者赚取超过收益,但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仍然是收取代销费用为主的,这就决定了这些第三方销售平台,没法从机制上真正的做到与客户经理保持一致。”上述渠道人士称,“毕竟频繁的组合调仓是会让销售机构赚到更多的钱的,但能否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收益,节省更多的交易费用,同时引导资本上的长期投资就是另一件事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