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第二阶段上攻蓄力中?军工、医药等牛股倍出,牛市情绪仍在,你还不上车?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福利!助你“稳抓赚钱时机”!
原标题:罕见了!计划100亿规模、10天认购期头部公募产品,仅发行2天募集62亿就收工,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深圳,记者 沈述红)讯,远远未触及上限,易方达基金旗下一产品便提前结束募集。在当下基金发行火爆的行情下,这看起来令人难以理解,其中有何种隐情?
7月28日,一则来自易方达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引起了市场关注。这则公告显示,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代码:159816)合同已于7月27日正式生效,该基金认购总规模达61.55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9.88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15日的份额发售公告里,这只基金设置的募集上限为100亿元,认购期为7月20日至7月31日。但最终这只基金仅发行两天便提前结束了募集。从今天发布的公告来看,实际首募规模离当初设置的募集上限还差38亿元。
代销机构重点推荐产品
7月20日,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开始发行后,华南一家券商渠道人士告诉记者,这只基金是不少代销机构重点推荐的产品之一,当天也有很多基金投资者向其咨询该产品,“总体看来,这款产品在市场上还是较为受欢迎的,突破100亿元募集上限应该不成问题。”
然而,7月21日上午,易方达突然发布公告称,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份额发售公告的相关规定,公司决定将基金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7月21日,即自7月22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我们当时都以为这只基金预计很快突破100亿元,才会提前发布结束募集公告。所以后来投资者来问这只产品的相关信息,我们当中就有不少人回复是因为超过募集上限才提前结束募集的。”上述渠道人士回忆。
对于最终募集结果离上限出入较大,一位接近易方达的行业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提前结束募集应该是源于易方达公司内部对首募规模有所控制的考量结果。
“易方达并不是一个追求过大首募规模的基金公司,尤其是场内基金这种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品,只要基金经理后续扎扎实实做产品,规模会自然而然地上来。相反,如果产品运作不够好,首募规模再大也没有用。”上述人士称。
上海一家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研究总监坦言,一般ETF基金首募规模都不会太大,因为ETF首募追求过大的规模,所需付出的成本非常高,基金公司没有必要做出这样的“牺牲”。
“另外,虽然ETF产品不存在规模越难管理的情况,但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今年3月份才开始正式管理基金,无需一开始就管理非常大规模的新产品,先把业绩做上来是比较妥当的方法。”他补充道。
基金经理是谁?
公开信息显示,管理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的基金经理张湛,曾任易方达投资发展部数量化投资研究员、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量化研究员、指数及增强投资部投资经理。今年3月中旬,他开始作为基金经理管理产品。除了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他目前管理的产品还包括易方达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易方达中证科技50ETF和易方达中证军工ETF。
另外,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招募说明书显示,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采取完全复制法,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而从中证人工智能指数今年以来的表现来看,其走势也相当不错。除去3月份迎来的一波下跌,该指数年内呈现出较好的涨势,年初至今涨幅已达到30.76%,融通基金、华夏基金、平安基金等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年内回报也均超过了三成。
但在7月13日触及近期高点4406.61元后,该指数便一直处于下跌态势。
“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的走势,也相对适宜基金经理建仓。趁着市场下跌建仓,有利于把业绩做上来。业绩上来了,对场内基金流动性和规模有非常大的助益。”北京一家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人士称。
这种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易方达产品
华北一家公募内部人士表示,基金“赎旧买新”现象当道,刻意追求基金的首募规模并无太大意义,“作为头部基金公司,易方达不会缺这40亿的首募份额。他们能在这种时候冷静下来控制规模,不贪多,对正在募集中且未达募集上限的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是值得点赞的。”
值得一提的是,远未触及募集上限便提前结束募集的故事,并不止发生在易方达身上。
7月14日,募集上限设为30亿元的汇添富策略增长两年开始发行。该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7月27日。但到了7月22日,该基金突然发布公告称,汇添富策略增长两年认购截止日提前至2020年7月21日,从2020年7月22日起基金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这也意味着,这只基金募集期从两周提前至8天结束。
不过,从成立公告来看,该基金最终仅募集10.38亿元,距离当初的募集上限相差近20亿元。
“这是一只灵活配置型产品,设置的规模上限和最终募集的规模都不大,因而没有引发市场关注。这只基金未触及上限就提前结束募集,有可能为了追求快速建仓。”上述基金评级人士称。
“部分新基金求快不求大的选择,其实就是基金发行和投资建仓之间的角力。”他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