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一致看好股市行情,2021年谁是最强风口?布局窗口期来临,立即开户,抢占投资先机!
临近年末,又到了为新一年提前进行投资布局的时候,A股市场受益于国内成功的防疫措施,先抑后扬,赚钱效应明显,而国内债券市场则稳中蓄势,长期布局机会显现。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下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流动性宽松与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股票市场波动加大,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升级,上述因素作用下,攻守兼备的绝对收益型产品再度走俏。
绝对收益产品“稳中求胜”的诀窍
在预计较低利率和振荡市的行情中,追求“稳中求胜”在于精于大类资产配置。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行业中已经有一批基金公司组建了专门投研团队,致力于提升绝对收益型产品投资管理能力。
以老牌银行系基金公司中银基金为例,公司由权益投资总监牵头成立绝对收益团队,该团队发行的绝对收益产品一般以年度预定的收益率目标为导向,参考公司大类资产配置平台给出的研判成果,自上而下逐一分解投资范围内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旗下产品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捕捉权益类投资机会提高业绩表现,并辅以参与定增和网下新股申购进一步增厚收益。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绝对收益策略有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固收+策略、量化对冲策略等。中银基金绝对收益团队采用的主要是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即利用价值股、成长股、可转债、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现金等构建性价比优化的资产组合,争取长期绝对收益。
中银基金旗下的绝对收益团队,着力于打造不论市场表现如何、力争实现每年度正收益且超越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回报的基金产品。这类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往往以确定性较高的高分红股票股息和高等级债券票息为基础收益,表现较为稳健,严控回撤、波动较小。
中银顺盈的顺势而为
据悉,11月16日启动发行的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是基于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范围为0%-40%,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力争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创造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
以中银绝对收益团队管理的中银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为例,该基金自2014年3月31日成立以来净值回报达91.55%(数据来源:中银基金官网,截至2020年11月17日),而同期最大回撤仅为-2.86%,年化回报达10.28%(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年11月17日)。
团队另一只追求绝对收益的代表作品中银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自2015年7月17日转型以来,每个完整会计年度均取得正收益,即便在2018年大盘下挫-24.59%情况下,仍逆市上涨0.75%。该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3.75%,总回报116.21%,年化回报8.40%。(数据来源:中银基金官网,Wind;截至2020年11月17日)
本次即将发行的中银顺盈回报的拟任基金经理刘腾具有9年的证券基金从业经验,擅长绝对收益策略,具有丰富的绝对收益运作经验。刘腾参与管理的绝对收益系列旗舰产品——中银双息回报自2018年9月27日成立至今回报达76.97%(数据来源:中银基金官网,截至2020年11月17日)。刘腾认为,参考2010年后危机时期的经验,利率顶可能提前于经济顶,并有望与今年四季度信用顶保持相对同步的节奏,四季度可能是本轮利率调整的高点,也是明年稳健型投资者投资布局的较好时点。
绝对收益产品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理财转型的长期趋势,大多数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风险偏好并不高,要求较为稳定的正回报,所以我们早就开始研究和管理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绝对收益团队负责人李建谈及运作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的初心时表示,这种类型产品的特点是并不从做相对收益出发,不去和市场其他的产品比收益率和排名,追求的是长期稳健的正收益,更注重回撤和风险指标。”
李建建议,在当前震荡行情下,对于前期已经积累了一定利润、担心获利回吐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增加稳健型产品配置,以平衡风险、降低组合的波动率;对偏股型基金的高波动感到担忧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构建风格相对均衡的资产组合来应对市场变化。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中银顺盈回报
(010487)
“顺”势而动,“回报”长“盈”
本文件绝不包括对处理投资组合的方法或交易策略的明示或暗示。本资料并不构成任何买卖金融产品、工具或交易策略之建议、推荐、要约、邀请或招揽。本文件之撰写亦与任何类似要约无关。本文件并无考虑个别客户的投资目标、经济状况或需要。
投资有风险,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有可能出现亏损,在少数极端情况下可能损失全部本金。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投资人在认购或申购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管理之基金前,应详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具体产品情况,并感觉自身情况判断基金是否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