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后疫情时代 如何重构我们的经济与生活 | 全景读书会

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2020 年 3 月之前,世界经济从未有过如此突然的急刹车,我们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剧烈的经济震荡。

这场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前所未见,不仅速度更快,而且后果更严重。即便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大萧条和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GDP 下降 10% 以及失业率超过 10% 都用了数年时间。

而这次疫情下,在 2020 年 3 月的短短三周内就出现了灾难性的宏观经济结果,特别是失业率急剧增长,GDP 增长率暴跌。新冠疫情使供需两端均陷入危机,使全球经济出现 100 多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警告称:“一切都取决于疫情将持续多久,疫情如果长期存在,必将成为所有金融危机的根源。”

经济衰退的长度、剧烈程度以及对增长与就业的冲击取决于三点:第一,疫情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第二,各国遏制疫情及缓解影响的成效;第三,各国应对封禁后的措施和各项开放策略的凝聚力。

2020年底,大大小小的新一轮疫情再度暴发,有的国家能保持防控成果,有的国家可能突然失守,社会凝聚力或将因经济和社会再次受创而面临挑战。

文末有赠书福利!欢迎参与~

精彩文摘——经济增长

2020 年 2—5 月,多国政府为遏制疫情,相继决定关停大部分经济活动。这一连串史无前例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转形式,具体表现为:各国突然主动回到相对封闭的状态,每个国家都设法实现某种形式的自给自足,国家和全球产出在减少。由于首当其冲的是一直以来(相对于建筑业或制造业)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服务业,上述决定的影响似乎更加强烈。

因此,在发达经济体中,在经济活动中占比最大的服务业(在美国,服务业贡献了 70% 的 GDP,吸纳了 80% 以上的就业人口)在本次疫情中遭受的冲击最大。服务业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也很致命,那就是与制造业或农业相反,服务业的收入损失无法挽回,因为服务业企业没有存货,也不储备原材料。

尽管大流行病已暴发数月之久,但只要新冠病毒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大多数服务业企业恢复“照常经营”仍旧遥遥无期。这也表明在疫苗问世前,完全回归“常态”尚且无望。那么疫苗何时才能问世?

据大多数专家的说法,2021 年第一季度之前都不太可能。截至 2020 年 6 月中旬,已有超过 135 项试验正在进行。考虑到过去研发一种疫苗可能需要 10 年时间(埃博拉疫苗的研发耗时 5 年),现在的进展不可谓不快,但影响疫苗上市的不是科学水平,而是生产能力。

数十亿剂疫苗的生产才是真正的挑战,需要大规模扩大和转移现有产能。此外,疫苗的接种面临着一项政治挑战:在反疫苗人士声势高涨的背景下,如何为足够多的全球人口接种疫苗(因为集体免疫力取决于最薄弱的一环)并确保足够的接种依从率,这是个问题。

在政府干预的几个月中,经济不会开足马力运转,会形成因国家而异的“80% 经济”现象。旅游、酒店、零售、体育和展会等行业的企业将面临以下三重打击:一是顾客减少(面对不确定性,人们更倾向于规避风险);二是顾客的平均消费减少(更倾向于预防性储蓄);三是交易成本增加(为保持空间距离和采取卫生措施,服务顾客的成本将增加)。

鉴于服务业对 GDP 增长的重要性(越是富裕的国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越重要),“80% 经济”的新现实带来一个问题:服务行业的商业活动可能接连关停,导致企业破产、就业下降,这是否会对整体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这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人们失去收入和对未来的信心后,这些可能发生的长期影响是否会使需求骤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企业投资暴跌和消费者预防性储蓄激增几乎不可避免,此外还可能伴有资本外逃(大量本国资金快速、无序外流),从而加剧经济危机,殃及全球经济。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经济关停直接产生的影响在于,七国集团成员的年度 GDP 可能减少20%~30%。28 当然,此等估计值也取决于各国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经济关停会造成失业、企业破产和资本支出削减,给经济造成永久性伤害,因此持续的时间越长,造成的结构性破坏就越大。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大部分行业都停止活动,这种情况每延长一个月,该经济体的年增长率就可能下降两个百分点。但我们认为,关停措施持续的时间与其对 GDP 的影响并非存在线性关系。

荷兰中央规划局发现,限制措施的实施每延长一个月,经济活动就会产生更高程度的恶化。根据该局提供的模型,经济“休眠”一个月将导致荷兰 2020 年的经济增长下降 1.2%,而休眠三个月将使得经济增长的跌幅达到 5%。

对于已经取消封禁的地区和国家,判断其 GDP 增长的变化还为时过早。2020 年 6 月底,一些“V 形”数据(如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缩写为 PMI)和观察性证据显示反弹强于预期,但我们仍应保持谨慎乐观,原因有二。

第一,欧元区和美国 PMI 的显著上升并不意味着这些经济体已走出衰退,只能表明商业活动较前几个月有所改善。这一结果不难理解,因为在严格封禁导致的间歇期结束后,经济活动必然显著回升。

第二,就未来增长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指标之一是储蓄率。2020 年 4 月(还处于封禁期),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攀升至 33%,而欧元区家庭储蓄率(计算方式不同于前者)则上升至 19%。随着经济重新开放,两者将显著回落,但仍可能维持历史高位。

在 2020 年 6 月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不确定的复苏”。30 在 4 月数据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 2020 年全球 GDP 增长率为 – 4.9%,比此前预测低了近两个百分点。

精彩文摘——就业

这场大流行病使全球经济面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危机。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政策制定者也一时语塞(甚至“束手无策”)。

2020 年 5 月 19 日,在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听证会时,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坦言:“经济活动的急剧下降造成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因为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颠覆了人们的生活轨迹。” 

仅在 2020 年 3—4 月,就有超过3 600 万美国人失去工作,逆转了 10 年来的就业增长态势。美国的情况与其他地方一样,初期关停造成的暂时休假可能会变成永久解雇,从而造成剧烈的社会创伤(只有稳健的社会保障才能缓解),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结构性破坏。

全球失业率最终取决于经济活动衰退的程度,但从全球来看,失业率必将接近两位数,甚至达到更高的水平。危机袭来时,美国往往首当其冲:2020 年美国官方失业率预计或将达到25% 的峰值,接近大萧条时期;如果再计入隐性失业,这一比例会更高(例如,因气馁而辞职或不再找工作的人,以及正在寻找全职工作的兼职工作者,均不在官方统计的失业人口之列)。服务业从业者的情况尤为严峻,非正式就业的劳动者处境也将更加艰难。

在 GDP 增长方面,失业的严重程度和人口规模取决于各国具体情况。根据经济结构和社会契约的性质,每个国家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但美国和欧洲为政策制定者如何解决问题及应对未来情况,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截至 2020 年 6 月,美国的失业率(疫情暴发前仅为 3.5%)增长远高于其他地方。2020 年 4 月,美国的失业率比 2 月上升11.2 个百分点,而同期德国的失业率仅上升不到一个百分点。造成这一巨大差别的原因有二:一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有一种“招聘 / 解聘”文化,而欧洲没有这样的文化,且法律通常禁止这种做法;二是疫情暴发之初,欧洲就出台了旨在扶持就业的财政措施。

截至目前(即 2020 年 6 月),美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强于欧洲国家政府,但两者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美国为失业者发放救济金,这种措施偶尔会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即失业者的生活相比危机前全职工作时更加宽裕。欧洲国家政府则直接支持企业,使之维持原有的正式“雇佣”关系,即便员工不再全职工作或者根本不工作。

德国的“短时工作”计划(Kurzarbeit,许多国家都效仿这一做法)为 1 000 万雇员提供了高达 60% 的收入补偿,以使他们免于失业。法国推出了类似的方案,为类似数量的员工提供补贴,最高可达先前工资的 80%。还有很多欧洲国家也提出了相似的解决方案,缓解了原本可能出现的解雇和裁员的影响。除了扶持劳动力市场,政府还采取了其他紧急措施,比如为资不抵债的企业争取喘息时间。

在许多欧洲国家,如果企业能证明其流动性问题是由疫情引起,可延后申请破产(在一些国家最晚可延到 2021年 3 月)。要实现平稳的经济复苏,这项政策意义重大,但也有可能只是推迟了问题爆发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劳动力市场全面复苏可能需要数十年, 在欧洲和在其他地方一样,人们越来越担心大量企业破产后会出现大规模失业。

未来几个月,失业状况势必将进一步恶化,原因很简单: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出现之前,失业形势不可能明显好转。只要还没研发出疫苗或还没找到治疗方法,经济就不可能复苏,这意味着很多人会加倍担心:担心失业和失业后无法找到新工作(储蓄率将因此急剧上升)。

如果再看长远一些(视线从未来几个月转向未来几年),有两类人的就业形势将尤为严峻,分别是受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市场新人,以及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和技术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基本问题,对未来的就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其中,自动化的作用尤其令人关注。

从长远来看,技术总是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这一点众所周知。自动化具有颠覆性,能够提高生产率并增加财富,进而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催生新的工作类型来满足需求。这一点没有疑问,但在当下与未来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很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使劳动力替代激增,体力劳动者被机器人和“智能”机器取代,在劳动力市场引发长期结构性变化。我们将在第六章详细分析大流行病对自动化的影响,但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自动化正在加快转型进程,呼叫中心行业便是这一情况的缩影。

在疫情暴发之前,人们已逐渐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实现部分人工劳动的自动化。新冠疫情危机及随之而来的社交隔离措施,令创新和技术变革进程突然加速。聊天机器人(通常与亚马逊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Alexa 采用相同的语音识别技术)和其他可替代一般人工劳动的软件正在快速推行。这些因需要(比如实施卫生措施的需要)而引发的创新应用很快会导致成千上万乃至数百万的工作岗位流失。

未来一段时间,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以自动化服务代替面对面互动。因此,目前呼叫中心的情况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其他行业。“自动化焦虑”将重新抬头, 而经济衰退将加剧这一情绪。

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从来都不是线性的,往往会有波动起伏,并且起伏通常出现在经济形势严峻之际,此时企业收入下降使得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这种时候,雇主就会采用自动化技术取代低技能工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33 最可能受影响的是(比如在制造业和餐饮、运输等服务业中)从事常规性工作的低收入劳动者。

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将日益加剧,一方面高薪工作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许多低薪或乏味的工作不断消失。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存在“青年膨胀”的国家),自动化会让这些国家更难搭上经济增长的“快车”,技术可能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口噩梦”。

相比构想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人们更容易想到正在消失的东西,因此很容易沉溺于过度悲观的情绪。我们知道并理解,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失业率必定会上升,但未来几年以至几十年后的情况难以预料。新的生产方法和工具可能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创意浪潮。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可能会爆发式地涌现,有望创造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虽然我们无法确知未来将发生什么,但我们知道这主要取决于未来经济增长的轨迹。

赠书福利来啦!

书中系统梳理了世界即将发生变革的三大方面,视角宏观且独到,具有较高的趋势预测价值。

从宏观领域到微观视角,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本书将成为新冠疫情当下每个人都不容错过的未来生存指南。

作者:【德】克劳斯·施瓦布(KlausSchwab)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