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来源: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不搞强刺激,
也要能托起总需求。
在即将收官的“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又会有怎样的主线呢?
在回答这个长期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短期数据。上周国内先后公布了11月物价和金融统计数据,两组数均有所下行——CPI同比和环比增速跌入负区间,存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1个百分点。物价同比下降固然有去年猪肉价格基数高的原因,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也已经连续第5个月保持在0.5%的低水平,至少反映出疫情后需求的恢复依然是比较缓慢的。
PPI受到近期大宗商品涨价影响,同比下降幅度继续收窄至-1.5%,环比上涨0.5%。有投资者担心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持续的通胀上行。我们认为,物价读数在2021年上半年或有一定的回升空间,但是终端需求的不足依然是通胀最大的制约。
以上数据表明,总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短期面临的问题,但从中长期看,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就不单单是一个需求的问题,而是供求两端的问题。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需要。一方面,这种需要在具备足够的购买力支付时才能转变为需求,另一方面,市场上要有足够丰富和优质的产品、服务供给来满足这些需求,向往才能实现。说白了,一是要买得起,二是要买得到。当然,也有一部分需求是通过非市场化的机制来实现的,例如社会保障、社会公益等等,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毕竟还是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需求在短期主要受到价格、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竞争产品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通常说的总需求刺激政策,就是通过给与信贷、补贴,甚至直接花钱支出,来扩大需求,本质上是通过收入这个因素来做文章。但从中长期来看,在私人部门债务负担积累和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约束下,单纯依靠债务驱动的需求侧刺激不可持续,而且,需求的升级需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直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被生产出来,例如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变迁更主要是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增加信贷供给。
12月1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2021年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从会议的表述不难看出,改革将是扩大内需的新的政策思路,并且将会从影响需求的多个因素一同入手。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会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以改革的办法,减少对短期货币与财政刺激的依赖,以高质量的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文 | 鹏扬基金策略分析师 魏枫凌)
投 资 小 课 堂
什么是“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CPI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衡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CPI是如何编制的呢?我国价格统计的基期选择逢0和逢5的年份,这与国际上是一致的。国家统计局严格按照住户调查相关资料来确定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进入CPI统计的“篮子”。一旦确定了商品和服务,以及它们的数量,这个篮子就固定下来了。目前,这个篮子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共八个大类。固定基期和篮子以后,要看篮子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化情况。每一种商品和服务是有权重的,根据这一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占整个篮子里的总支出比重来确定,不进行人为调整。因此,每个月基期是固定的、篮子是固定的,但是权重月度间是有变化的。
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基本反映了价格变动特点和趋势。统计数据更多是宏观数据,是一种综合指标,是对全社会中所有经济体、所有经济活动的一个综合的、平均的反映。由于反映的是一个整体的情况,这里难免有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感受和整体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好 基 分 享
1
翻倍牛基:鹏扬景升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类005642)
鹏扬股票投资部副总监赵世宏掌管,截至2020年三季末,任期1年9个月收益139%,折合年化65%,任期季季正收益。自下而上、分散配置、逆向选股,看好大消费、大制造、科技互联、医药等代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大方向的行业。
2
聪明指数基金: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基金(A类007593)
聪明指数,优中选优,低费率分享高质量、高成长机会。从中证500指数中量化优选100只金股,构建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该基金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该指数的基金。截至2020/10/15,该基金近一年获得51.59%的绝对收益,超越中证500指数23.95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