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对大多数生活在互联网和手机中的人们来说,我们每天都要被快节奏的信息冲击,焦虑的情绪也时刻扑面而来:我们希望能够更快地掌握最新消息、更快地收到快递、也更快地获得成功。人们潜意识里越来越希望能够更快地获得一切,脱口秀大会里面也在调侃,说过了30岁生日之后感受到中年危机,因为鸡汤文里面那些成功人士,能算得上大器晚成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少了。
快消费时代与快思维决策
曾几何时,在我们祖辈的时代,没有信用卡、没有网贷……人们通过努力工作,用现金购入想买的商品。短短几十年光景,现如今我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跨越,五光十色的物品也丰富了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们通过使用信用消费的模式,提前享受到了物质生活所带来的愉悦,这一切都比以往更快地获得了满足。
在这样快消费的时代中,我们作为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首先仍然需要被说服。理解说服-决策之间的科学关系,也成为行为经济学的热门话题。
诺贝尔经济学类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著名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将人的思维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也可以称为快思维。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也可以称为慢思维。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1+1的时候,脑海中迅速得出数字,这个过程就是快思维。而你阅读这篇文章每一个文字,并试图理解笔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过程则是慢思维。
我们每天都会做许多决策,不论是快思维还是慢思维。而在快消费的时代,广告和营销则是作用于消费决策当中,让我们更多地使用快思维,而非慢思维。
比如处在风口上的直播带货,就是用了人类的快思维思考和决策方式。
有一种分类方法,将电商划分为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对前者来说,比如我们在某宝里搜索相关商品,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行为,搜索之后通过选择、比价之后的下单过程,我们做了许多的思考,慢思维占了主导。尽管这其中快思维也会发挥作用,比如优惠的倒计时等等。
而内容电商则寻求对需求激发和感官激发,在快思维的行为模式下,消费者本身没有消费的需求,但是莫名其妙就被种草了。直观的产品展示、体验、限时的优惠、赠品、主播和嘉宾的个人魅力等等都会激发我们的快思维。
限时让消费者来不及花太多时间去比价和思考,而是整体觉得不错就直接下单了。我们的快思维在轰隆隆的锣鼓声以及咆哮声中,达到高潮。
快思维没有感觉,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花了钱,但是收到快递后,却觉得没什么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慢投资,财不入急门
快消费时代,出发点就是希望利用消费者的快思维来进行决策,互联网运营的内容电商、直播购物,则更大程度上加速挖掘着我们的快思维,让消费决策更加快速、感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思考,基金投资可以当做类消费品,参与到快消费的浪潮之中吗?
回到我们大脑中的两套思考系统,系统1“快问快答”快思维;系统2慢思维的运作则是高度多样化的,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若是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我们的表现就会差强人意。
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基金进行投资”、“买多少钱的基金合适”这样的问题,因人而异,需要每个投资者思考自己的收益目标是什么、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暂时需要多少流动资金等等。这些显然更需要系统2慢思维的参与,就不适应在不费脑子的系统1“买他买他买他”的环境下去实践。
而快思维促成的投资,也更有可能会使我们对所购买的基金,就像对待快消品一样,希望能够很快享受到其带来的“好收益”,就像宣传时候看到的那样(突出过去高收益的数字结果,却对当中的波动和其他因素不够重视,也并不关注收益来源等)。这样更加迫切的快速收益要求,将合理的收益目标抛之脑后。
有句老话说,“财不入急门”,霍华德·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也讲到:追求低于两位数的收益可谓合情合理,而较高的收益其实是“反常的”,需要结合以下这些条件:
·在极度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买进并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卖出环境;
·杰出的投资能力;
·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
·强有力的杠杆;
·好运气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其中的任意一项都是会有问题的。绝佳的买入机会并不是每天都有,需要有强大的逆向投资的思维支持,而这有要求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差错可能会无处不在。杠杆也是如此,同时作用于放大危险,或者是放大收益。而凭运气赚到的钱,也会凭运气亏掉,来得快,去得也快。
以上这些投资当中需要做的思考,会让我们慢思维的系统2高速运转,但通常系统2忙碌的时候,系统1对行为的影响会更大。打个比方,假如我们正在考虑自己能够承担多大的投资风险、比较不同基金之间的风险收益比、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的时候,如果直播间里传来“最后一分钟,红包雨来袭”之类的声音,就可能会使我们做出仓促的投资决定,而这可能会使我们寄托了不合理的预期,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并进行了不适当的投资。
所以,不论消费主义和广告营销如何刺激我们的快思维,对投资而言,都应该保持冷静与理性,我们还是应该去充分挖掘和训练自己的慢思维,深思熟虑,做好每一笔慢投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