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04篇文章
1900字 | 全文阅读需14分钟
2020年还剩最后两天,公募基金的年度冠军早就敲定了,农银汇理赵诣独揽4基登顶,比去年刘格菘的“独中3元”来得还猛。
一波热度安排上了,赵诣的MVP奖杯还没拿到手,名气已经瞬间提上来了,他的市场展望跟但斌这些超级大佬摞在一起,俨然是“公募一哥”的气势了。
但在一年前,没有多少人知道赵诣这位基金经理,换句话说,赵诣如今拥有的绝大部分名气和声望,都来自2020年公募年度冠军这个头衔。
拿年度冠军要实力还是运气?
跟去年刘格菘一样,赵诣锁定今年年度冠军的时间很早,到了现在,他业绩最好的基金农银工业4.0混合今年回报率已经达到163.35%,在他后面的陆彬,最佳业绩是133.12%。
一年的时间能拿下160%的回报率,这是要吃绝对能力的,但在A股市场投资,光靠能力还不行,还得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去年的刘格菘,今年的赵诣,都是如此。
在年度业绩冲刺的最后关头,却出现了一些很难讲清楚的事情。
如果没记错的话,去年刘格菘最初也是2只基金领跑,最后又有1只基金追了上来,今年的赵诣也是如此,先是3只基金业绩领跑,最后又有1只追了上来。
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是怎么做到这件事的,怎么硬生生把那1只基金的业绩做上去的?是纯投研实力,还是找资金砸盘,还是另有方法?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已经提前锁定年度冠军的基金,在最后时刻的业绩冲刺反而更猛了。
比如农银工业4.0混合,在最近6个月的回报率有87.84%,半年业绩甩开了绝大多数同类基金在今年整整一年的业绩,这也太强了。
从基金业绩和重仓持股情况来看,赵诣的这4只基金是采用了极其相近的投资策略,即便是年底冲刺阶段的换仓,也基本同步,这硬生生把原本业绩较差的那一只给带上去了。
但是,甭管基金公司是用了何种手段,这4只基金背后的持有人是最开心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路,在最后阶段去追绩优基金是否可行,后面我们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大家莫急。
年度冠军带来强大的吸金效应
年度业绩冠军的诞生,会短时间内给这个基金经理带来极大的曝光量和知名度。很多基金公司也趁着这个机会,给明星基金经理多发几只新基金,强势吸金。
我们可千万不能吐槽这种行为是势力,本身给绩优基金经理发新产品就是天经地义,让很多的投资者去享受绩优基金经理带来的高回报,不然,给业绩差的基金经理发新基更适合吗?
当然了,有些基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太功利了,新基金一只接一只的发,基金经理也无限复制他的策略和持仓,最终业绩中规中矩,基金公司如愿多收一点管理费。
即便是不发新基金,年度冠军的招牌基金也会在短时间内被买爆,吸金效应毋庸置疑。
以去年的年度冠军刘格菘为例,在2019年年初,他管理基金的总规模仅有35.45亿元,现在,管理规模已经是843.27亿元,整整翻了23倍有余。
当然了,基金公司肯定也不是只看重了短期的管理费收入,肯定会给这位冠军基金经理配最好的团队、最好的资源,让他专业做业绩,对得起持有人,自己也拿得出手。
所以在公募基金行业,一般不会有像“私募冠军魔咒”这样的东西存在。
买年度业绩排名前几位的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回报还是不错的,我们还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请戳:《绩优基金可以继续追吗?》
所以,大家对于冠军基金经理吸金这件事情,还是要理性看待,如果基金公司能够比较好的把持住这个度,其实对广大投资者而言还是一件好事。
不必过分崇拜年度业绩冠军
在公募基金市场上,大家会感受地越来越清楚,投资者几乎是只认业绩回报这一件事情。没有好的业绩,一切宣传工作都是谈空说有、隔靴搔痒。
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基金经理业绩做得差才被市场遗忘,只是因为他们的业绩没有再次拔尖。基民还是很挑很严格的,他们只会记住那些业绩一直很好的基金经理。
所以,拿没拿到年度业绩冠军,没必要像现在这么重要,那些业绩排名一直在前1/3、前1/5的绩优基金,常年累积下来的收益率甚至会比某一年的业绩冠军高出不少。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更多的绩优基金经理会更倾向于平衡策略,相比超高的收益率会更倾向于控制回撤,换句话说,这些基金经理最终拿出来的成绩,运气成分会相对少一些。
这些绩优基金经理的宣传也一直在线,但坦白讲,很难会有一个“年度冠军”来得直接,来得效果好。“年度冠军”的含金量,大家得好好掂量掂量。
我们建议大家,把“年度冠军”这个头衔忘记就好了,拿到这个头衔真不能等同于成为了“公募一哥”,大家就把基金经理当前今年的绩优基金经理看待就好。
3只基金排名前3,4只基金排名前4,也不必过分地神化。这些基金都采用同一策略,看作是1只绩优基金就好了,平常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