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新瓶装旧酒 借“基”入市需防“脸盲症”

【白酒投资日报】中高端白酒需求仍旺盛,估值高位谁在裸泳?||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上汽发力新能源,低谷期已过?

原标题:新瓶装旧酒 借“基”入市需防“脸盲症”

来源:中证网

今年以来,众多新基金产品集中登场,热门基金日销百亿的情况频频出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将有395只基金产品排队发行,在机构“抱团”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投资者借“基”入市高温不退。

然而,不少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异并不明显,有的仅仅在投资范围上稍作变动,但实际上无论是投资风格还是持仓股票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宣传广告上都强调相似度极高的老基金业绩。有基民抱怨道:“新老基金傻傻分不清,相似到都让人犯了脸盲症。”有业内人士认为,老产品有优秀的过往业绩,新产品越是相似越能诱发购买热情,无论是渠道还是基金公司都想趁机分一杯羹。

买新不如买旧

不少网友抱怨:“基金经理其实发行新基金只是复制老基金的建仓模式而已,很难说有什么大的不同。”

然而,在去散户化的市场趋势之下,只要投资者借“基”入市高温不退,发行市场的募集高潮就不会结束。目前随着新基金的火爆发行,A股市场公募基金产品已经超过7000只,尤其在新发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是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是喜新厌旧还是坚定不移,成为困扰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一个现实问题。

孙龙表示,如果市场上能够找到相似的基金,那么肯定是要买老基金的。首先,新基金认购费用一般不打折,老基金认购费用一般都能打折。其次,新基金有建仓期,一般为6个月,投资者无法掌握基金的建仓进度;老基金的仓位相对透明,方便投资者自我调整仓位配置。再次,新基金一般都要锁定3个月;老基金一般都能随时申赎。最后,新基金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而老基金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有利于对基金的全面评价。

基金公司打小算盘

除了银行等渠道对于新基金大力推介之外,相似的新老产品也藏着基金公司的小心思。

刘亦千补充道,不少基金公司深谙“船小好调头”的道理,发行相似的新产品可以避免规模过大导致投资管理面临压力,也可以避免业绩不佳导致波及面更广的负面影响。同时,不同基金产品在定位上有些许差异,只是由于现在的市场风格比较集中,为了保证业绩水平,不同产品在实际管理中差异性还没充分的体现。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认为,基金面临相似的市场环境,发行要考虑市场端的接受程度,必然要参照成功基金的经验,也会迎合市场热点。

此外,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赎旧买新”风气之下,各公司都在发行新基金,如果某家公司不发行产品就会被别的公司抢去资金。尤其在基金投资热情高涨时,新基金更容易获得平台和银行客户经理的推荐、宣传,选择此刻发行更容易扩大自身规模。

渠道大力推介

新老基金“似曾相识”的现象俨然成为发行市场的常态。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认为:“如果渠道认为某一只基金产品很好,希望做一只独立核算的定制产品,如此一来,新老产品的差异性可能并不大。最重要的是,基金公司对新老产品的激励模式并不相同。对于渠道开展销售业务的理财经理来说,由于新基金的激励政策更有力,可以赚取更高的提成,于是用脚投票,大力销售新产品。”

基金豆资深分析师孙龙认为,相比老基金而言,新基金更容易募集更多的资金,增加公司的管理规模。同时,新产品的认购费基本不打折,能够获取更多的费用收入。在这个前提下,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异性自然不是考虑的重点。而且越是相似的基金,越可以通过相似基金的历史表现,凸显出新基金的诱人之处。

“银行作为主要销售渠道,掌握很多优质客户,优先销售的肯定是自家托管的基金,如果产品不托管在这家银行,也很难得到重点推荐。”一位银行销售坦言称,“尤其是趁现在发行市场行情好,需求旺盛,大概有一半左右的理财客户都开始选择购买基金,大家都想冲绩效,为2021年的整体业绩打底。”

今年以来,众多新基金产品集中登场,热门基金日销百亿的情况频频出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将有395只基金产品排队发行,在机构“抱团”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投资者借“基”入市高温不退。

然而,不少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异并不明显,有的仅仅在投资范围上稍作变动,但实际上无论是投资风格还是持仓股票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宣传广告上都强调相似度极高的老基金业绩。有基民抱怨道:“新老基金傻傻分不清,相似到都让人犯了脸盲症。”有业内人士认为,老产品有优秀的过往业绩,新产品越是相似越能诱发购买热情,无论是渠道还是基金公司都想趁机分一杯羹。

今年以来,众多新基金产品集中登场,热门基金日销百亿的情况频频出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将有395只基金产品排队发行,在机构“抱团”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投资者借“基”入市高温不退。

然而,不少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异并不明显,有的仅仅在投资范围上稍作变动,但实际上无论是投资风格还是持仓股票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宣传广告上都强调相似度极高的老基金业绩。有基民抱怨道:“新老基金傻傻分不清,相似到都让人犯了脸盲症。”有业内人士认为,老产品有优秀的过往业绩,新产品越是相似越能诱发购买热情,无论是渠道还是基金公司都想趁机分一杯羹。

买新不如买旧

不少网友抱怨:“基金经理其实发行新基金只是复制老基金的建仓模式而已,很难说有什么大的不同。”

然而,在去散户化的市场趋势之下,只要投资者借“基”入市高温不退,发行市场的募集高潮就不会结束。目前随着新基金的火爆发行,A股市场公募基金产品已经超过7000只,尤其在新发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是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是喜新厌旧还是坚定不移,成为困扰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一个现实问题。

孙龙表示,如果市场上能够找到相似的基金,那么肯定是要买老基金的。首先,新基金认购费用一般不打折,老基金认购费用一般都能打折。其次,新基金有建仓期,一般为6个月,投资者无法掌握基金的建仓进度;老基金的仓位相对透明,方便投资者自我调整仓位配置。再次,新基金一般都要锁定3个月;老基金一般都能随时申赎。最后,新基金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而老基金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有利于对基金的全面评价。

基金公司打小算盘

除了银行等渠道对于新基金大力推介之外,相似的新老产品也藏着基金公司的小心思。

刘亦千补充道,不少基金公司深谙“船小好调头”的道理,发行相似的新产品可以避免规模过大导致投资管理面临压力,也可以避免业绩不佳导致波及面更广的负面影响。同时,不同基金产品在定位上有些许差异,只是由于现在的市场风格比较集中,为了保证业绩水平,不同产品在实际管理中差异性还没充分的体现。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认为,基金面临相似的市场环境,发行要考虑市场端的接受程度,必然要参照成功基金的经验,也会迎合市场热点。

此外,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赎旧买新”风气之下,各公司都在发行新基金,如果某家公司不发行产品就会被别的公司抢去资金。尤其在基金投资热情高涨时,新基金更容易获得平台和银行客户经理的推荐、宣传,选择此刻发行更容易扩大自身规模。

渠道大力推介

新老基金“似曾相识”的现象俨然成为发行市场的常态。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认为:“如果渠道认为某一只基金产品很好,希望做一只独立核算的定制产品,如此一来,新老产品的差异性可能并不大。最重要的是,基金公司对新老产品的激励模式并不相同。对于渠道开展销售业务的理财经理来说,由于新基金的激励政策更有力,可以赚取更高的提成,于是用脚投票,大力销售新产品。”

基金豆资深分析师孙龙认为,相比老基金而言,新基金更容易募集更多的资金,增加公司的管理规模。同时,新产品的认购费基本不打折,能够获取更多的费用收入。在这个前提下,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异性自然不是考虑的重点。而且越是相似的基金,越可以通过相似基金的历史表现,凸显出新基金的诱人之处。

“银行作为主要销售渠道,掌握很多优质客户,优先销售的肯定是自家托管的基金,如果产品不托管在这家银行,也很难得到重点推荐。”一位银行销售坦言称,“尤其是趁现在发行市场行情好,需求旺盛,大概有一半左右的理财客户都开始选择购买基金,大家都想冲绩效,为2021年的整体业绩打底。”

今年以来,众多新基金产品集中登场,热门基金日销百亿的情况频频出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将有395只基金产品排队发行,在机构“抱团”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投资者借“基”入市高温不退。

然而,不少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差异并不明显,有的仅仅在投资范围上稍作变动,但实际上无论是投资风格还是持仓股票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宣传广告上都强调相似度极高的老基金业绩。有基民抱怨道:“新老基金傻傻分不清,相似到都让人犯了脸盲症。”有业内人士认为,老产品有优秀的过往业绩,新产品越是相似越能诱发购买热情,无论是渠道还是基金公司都想趁机分一杯羹。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