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民柠檬
夜已深,没想到还是有推送吧。今天说说三种基金新手看不到的风险。
正反馈到负反馈
大多数新手开始自己的基金投资之路都是看到别人赚钱了才进来的,也就是被赚钱效应所吸引,并非自己主动想要理财,受到理财意识的驱使,觉得有必要通过基金来进行理财。
“赚钱效应”的形成,自然就需要行情的推动,基金业绩主要还是“靠天吃饭”,大市环境好才能赚钱。而形成强大的赚钱效应,自然也需要行情足够好,而这个时候往往也就到了行情的中后期,也就是合理涨幅差不多,到了资金驱动,基本面很难支撑的阶段。
不断涌入市场的资金,会推高行情,而行情的延续则会让投资者情绪更加高涨,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是完美的正反馈,越到后期反馈越快。
很多新手只见识过正反馈,我们现在经历的也是正反馈,没见过负反馈的凶猛。
其实最好的例子就是上一轮2014-2015年的创业板牛市,一头栽下去就是好几年,直到2019年才有点起色。2015年确实是炒上天了,2018年、2019年也确实是“白菜价”,变化的就是资金,“越涨就越涨”,自然“越跌会越跌”。
大多数人愿意锦上添花,很少有人愿意雪中送炭。实在熬不下去就是曙光即将到来的时候。
光鲜持仓雷还是雷
新手投资债券基金,最喜欢一路上涨,很少有下跌的纯债基金,觉得这样的走势才是好基金。
经历了N多债券基金踩雷事件,现在投资者又开始看债券基金的重仓了,基金只需要披露前五大重仓债券,投资者会格外看看是否靠谱。
不过只需要披露前五的话,这个伪装也是很好做的,基金持仓里有限的利率债,比如国债、国开债等政策性金融债拿的集中点就行,基金持仓里占大头的信用债都藏得起来。
所以我们看债券前五持仓,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筛选,但是不能完全避免踩雷。
相反,我们看债券基金的净值兴许还能看出点什么,比如说净值走势过于优秀的和过于差劲的,多半就是有问题。
风险和收益是对等,如果不对等,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收益太好大概率是有看不到的风险。
“背书”信不信?
很多新手很看重销售平台,觉得平台销售的就是认可的,如果产品出问题,一损俱损,平台肯定会协助兜底,大平台就相当于信用背书。
然而从这么多年的实际来讲,销售平台并没有想象那么美好,即便是主流的互联网平台,也不会去为代销的产品来兜底。
“买者自负”,千万别对平台抱有不合理的期许。平台也会衡量利弊的,站在平台的角度上,兜底毫无疑问是弊大于利的。
相反,越大的平台越有实力应对这样的事件,投资者的声音是微弱的,而且这种背书也很难落到实处抓住把柄,不了了之是大概率事件。
投资理财,还是多关注投资本身,基金的投向靠谱比平台靠谱多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