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张桔
就科技领域就细分赛道来说,功率半导体会相对优于其他子行业,而跟海外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数据中心也是值得跟踪。在顺周期板块,化工、有色因经济的回暖,机会也很明显。
无论是2019年的科技股行情,还是2020年的新能源风口,近两年内地公募基金经理中涌现出了一批成长股高手,财通基金的现任基金投资部总监金梓才就是其中之一。
从其管理的基金所披露的2020年四季报来看,他对于自己赖以成名的5G板块重仓股布局不多,而对于化工、有色等顺周期板块、数据中心、CXO等创新药类公司保持着一定的配置比重。本周,《红周刊》记者独家专访了金梓才,他表示:“科技领域就细分赛道来说,功率半导体会相对优于其他子行业,原因在于类似光伏和新能源车等领域,它们对功率器件的需求都在增长,其供需矛盾表现或相对突出,所以涨价情况也比较猛烈。此外,重点或可关注跟海外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数据中心。”
对于长期研究的科技领域的短期前景,虽然金梓才略显谨慎,但他对顺周期板块,特别是其中的化工、有色还是信心满满。他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已经率先从疫情中恢复,今年商品的周期大概率会起来。
半导体板块的机会或在功率半导体
科技股看点在数据中心
《红周刊》:春节临近,二级市场仍然维持了结构性牛市的特点,但坊间普遍对于牛年市场的流动性存有担忧,对此,您怎么判断?
金梓才:我们研究判断,2020年11月份的社融高点大概率得到验证。11月份13.6%左右的社融增速、12月大概是13.3%、今年1月份或不及13%,正在逐步下行。因为社融是一个代表银行派生出货币的综合指标,所以在流动性、宏观环境这样的背景下,流动性至少不会太泛滥,海外疫情有一定的复苏,国内经济复苏进入了稳定区间。总体上,市场氛围类似于2017年,牛市在进入一个偏后的阶段,今年投资重点要抓的就是前三个月。
具体到今年大的配置思路:一是跟海外经济周期相关,二是不受流动性拐点影响。所以大的机会在周期。周期板块内部分化差异非常大,化工很多公司或远强于其他的行业,特别是我注意到基金的四季报,大炼化的持仓或已被成长股基金经理覆盖。
《红周刊》:在您的基金四季报中,我注意到随着5G渗透率的提升,消费电子板块被基金组合减持了一部分,原因是什么?
金梓才:消费电子主要的一个问题在于行业当前的业绩是好的,但是我们预判未来半年它的基本面会有向下的一个转折。至于说原因,判断5G渗透率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是渗透率最快的时候,股价会先于基本面见顶。其实,仔细看2020年三、四季度,基本上很多股票或已见顶,股价会先于基本面在走势上有所反映。这见顶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我们觉得行业的渗透率和行业的进展已经到了5G的一个中后期,硬件这一波整体的投资机会趋于下降,并且慢慢会转入下跌,这是我们调出这个板块的核心原因。这个时候存在价值陷阱,虽然整体基本面还不错,但是市场的预期已经开始慢慢转弱,此时可能不是股票投资的最好阶段了。
就5G概念股来说,根据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我们持有的标的其实是跟5G后周期有一定的关联度,主要是因为终端起来以后,数据中心扩容势在必行。在这一点上我们会看到,全球的数据中心的周期或还比较强劲,海外和国内市场都会做相应的扩容准备,行业进入中周期往上的阶段。
此外,对于广为讨论的5G基站,其实投资者要做出一个判断:首先,行业相较之前4G基站有哪些创新、变化,具体在哪些环节价值量有增长,或有集成化的趋势;进而选择上市公司,通过客户维度、量、价及盈利能力受益的维度去筛选;具体到基站建设进度,第一年可能是多少万台基站、第二年可能是多少万台,高峰可能出现在哪个时间段。总结来说,是基于基本面进行判断。
《红周刊》:您最熟悉的半导体在经历了2019年的高峰和2020年的波动后,今年的投资前景如何?
金梓才:我们总体认为半导体今年下半年或会进入周期下行阶段。从局部的表现来看,我们觉得功率半导体会相对优于其他半导体板块,因为今年像新能源车,包括光伏等其他一些领域,它对功率器件的需求都在增长,再加上原有的产能扩张。所以在功率器件这个环节上,就是说它的供需矛盾表现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它的价格也能表现出来。
从长期逻辑看,其主要有三个驱动力:一是国产替代呈现加速态势,而功率半导体作为成熟度相对高的产品,当仁不让成为国产替代的“先行者”;二是功率半导体全球供需关系不平衡,而疫情导致的供需波动又短时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三是材料升级推动我国功率半导体长期成长,化合物半导体相比传统硅基器件,在一些性能参数上拥有明显优势,推动功率半导体技术持续升级。
举例来说,某家IGBT龙头公司,是少数实现IGBT大规模生产的国内企业之一,在600V~1700VIGBT模块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IGBT作为功率器件中的高端产品,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
化工、有色或成今年追逐阿尔法首选
《红周刊》:2021年的二级市场风口会在哪一板块?
金梓才:当前市场可能分歧的点在于,到底是流动性收缩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大,还是需求的复苏对流动性影响大。从历史上看,2017年其实是流动性收紧的年份,但是宏观经济在复苏,因此我们倾向于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周期行业是有利的。
我们觉得,未来投资方向或将集中在其中的有色和化工这两个行业。首先全球宏观经济的复苏会使这两个行业大幅受益,因为他们70%的需求还是在海外。供给层面,大体上说,有的不在国内、有的在国内,但是像化工这种行业,很多行业的产能还是集中在亚洲或者中国的,随着国外需求端恢复,国内供给和需求端弹性不大情况下,我们认为今年可能是周期大年。
就化工行业而言,它是周期之母,它是一个有价格属性的制造业。其一,化工行业是一个有着工艺技术路线区分的中端制造业,产品价格伴随油价一般是同向波动的。工艺技术路线的区别,导致行业内比较优秀的企业,能够选择低成本、高效的工艺路线,最终形成独特的工艺包,从而形成独特的成本优势。
其二,高端精细化工品领域目前市场份额仍由海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非常有限。随着国内企业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和产品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企业利润率上行的空间或非常可观。
其三,化工是一个细分品类非常丰富的行业,其下游或和地产相关、或和纺织服装产业相关、或和家电相关、或和汽车相关。由于化工行业的下游足够分散,导致市场在看好不同下游产业的情况下,都能在化工行业里找到相应的上游标的。与电子行业类似,两者均是投资机会层出不穷的行业。
其四,我们今年总体看好大宗商品尤其是油价的上行周期,这意味着化工行业在今年或是贝塔、阿尔法并存的行业,化工行业在今年或将有较大的超额收益。
《红周刊》:能否举一个您看好的化工股的例子谈谈?
金梓才:以一家今年股价破百的龙头公司为例,它是一家长周期非常优秀的公司,该公司的新产品矩阵,几乎全为高附加值产品。它的产品线矩阵非常强,比如MDI这一类产品,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供应服务商之一,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
随着公司产品矩阵逐渐饱满,其中一些产品线要往深加工发展,我们看好其未来的市场空间。例如其高端聚烯烃产品,可逐步去对标2~3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外巨头,对应全球市场空间预计6500亿元;PBAT的可降解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对应全球市场空间预计1300亿元左右;营养品领域如柠檬醛,对应全球市场空间250亿~300亿元;应用于3D打印领域的尼龙12,对应全球市场份额预计200亿;应用于新能源车领域的三元正极材料,对应全球市场份额预计500亿元……
我们看到,这家公司的新材料产品线布局或非常丰富,已从单点靠MDI的化工行业公司往更丰满的产品线方向扩张和发展,那么对于这家公司,我们判断它未来大概率会成长为一家市值5000亿以上的公司。
《红周刊》: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化工股还是有很强的专业壁垒的,能否详细给我们讲述一下如何挑选化工股呢?
金梓才: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用成长的眼光系统性重估制造业”。其实周期类资产里,有很多长期成长性向好的资产。
基于我们自上而下的分析,今年或是通胀上行的一年,国内经济复苏进入中后期、海外经济复苏“正在路上”,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与全球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海外收入占比更高的子板块和标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会从中挑选出拥有优质客户的上市公司,拥有优质客户意味着公司有机会充分享受行业周期向上的红利。
此外,化工行业是一个具有价格属性、与全球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制造行业。所以在选择个股方面,我们倾向于工艺领先、产能先进、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产品线有扩张潜力的上市公司。我们认为,这一类公司抵御周期波动、抗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机构抱团,或许是A股去散户化背景下,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基于行业及个股基本面判断层层筛选后所呈现出的结果。我们相信,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是有依据的,实际上,判断和筛选也都是基于行业和个股的基本面进行的。
《红周刊》:请举一个实际案例?
金梓才:比如同在山东的两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A公司便宜B公司贵。这两家公司都属于化工行业,为什么一个贵另一个便宜呢?究其原因,第一,煤化工的综合工艺优势是B强,工艺优势决定了成本优势,所以成本优势是B强。然后第二点也是因为其成本长期的工艺优势造成的,在行业周期波动的时候,B的抗风险能力强,因为该公司的成本低,并且是全行业中最低的,当行业中所有公司都不赚钱的时候,该公司还能赚钱,则当然是抗风险能力强了。第三点,是因为B的成本优势造成了很强量的扩张能力。
而资本市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在行业刚起来的时候,像B这种公司,并不能确定一定能够赚钱,一开始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周期,但一开始买的时候肯定是买B,因为行业底部刚起来的时候,大家并不知道油价是不是一个大周期,同时也没那么确定。所以B反正做得起来也好,做不起来也好,反正都只是说盈利的多与少而已,风险是可控的。那么只要有一点点这种感觉,然后它的量的扩张是确定的,大家就可以安心去买,所以它的估值就慢慢被机构买起来了。
(本文已刊发于2月2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