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OF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中国理财网数据发现,截至2021年3月31日,仅名称中含“FOF”字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已有146款。其中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有117款,占比高达80%。
银行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伴随净值转型的持续深入推进,银行不断探索创新产品模式和运营模式,而投资者也更加注重投资的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因此,FOF型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风险较低、收益有所保障的投资途径,应运而生。
FOF型理财产品降低持基风险
FOF简称基金中的基金,是一种主要以其他基金为投资标的构建投资组合的基金,通过持有其他基金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股权等资产。FOF最大的特点在于是基金的组合,而不是股票、债券等资产的组合。
截至3月31日,仅名称中含“FOF”字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有146款,其中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有117款,占比高达80%。从发行产品类别上看,固收类产品占比最高,其次是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最少。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公布净值数据的固收类FOF产品方面,其平均年化回报为5.68%,在3类产品之中最低,收益水平较差;净值波动率为1.50%,在3类产品中最低,波动最为平缓;平均Sharpe比率为3.10,表现位于中间水平;平均最大回撤为1.09%,表现最为稳定。从持仓数据上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固收类FOF产品披露情况较差(同时,发行产品较少),但在第三季度披露情况和产品发行情况有所改善。从公开渠道获取数据上看,固收类FOF产品主要持仓资产大类为私募基金产品,其次是除去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混合类FOF产品方面,其平均年化回报为7.58%,在3类产品之中居中,收益水平尚可;净值波动率为2.36%,在3类产品中居中,波动较为平缓;平均Sharpe比率为2.83,表现较差;平均最大回撤为2.83%,表现较为稳定;平均Jensen-Alpha为2.50%,能够获得比市场组合更高的收益水平。从持仓数据上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混合类FOF产品披露情况较差(同时,发行产品较少),但在第三季度披露情况和产品发行情况有所改善。
间接投资权益资产的重要手段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通过对银行FOF型理财产品持仓整体数据,以及部分产品与FOF型公募基金产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从整体情况上看,FOF型银行理财产品自2019年开始发行量提升幅度较大,尤其在2020年发行量有明显上升。在FOF型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的选择上,银行更加青睐以私募资管产品为主的资管产品和债券类资产,在资管产品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选择大型券商、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或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产品,投资风格偏向稳健保守;对比固收类、混合类及权益类FOF型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也体现出与传统固收类、混合类及权益类资管产品相似的性质,即固收类产品收益水平较低,但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权益类产品收益水平较高,但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混合类产品收益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居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FOF型产品的特点是投资分散,波动性小,银行资管理财更加厌恶风险,且FOF产品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可以通过FOF间接持有一些国内买不到的投资基金。对于银行,FOF理财模式能够更好覆盖其理财用户,满足高净值用户低波动偏好的特性。但FOF型产品也有缺点,比如双重收费,起投资金高。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晨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FOF型理财产品将是银行探索权益类投资、标准化投资的重要抓手,此类产品发行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目前已存续产品中,反映出来三个问题:第一,相较于公募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明显存在不足,尤其是投资策略、投资限制、申赎费率、销售机构等重要信息难以在招募说明书、官方网站中找寻到相关信息;第二,部分产品持仓过度集中在少数资管产品上,反映出风险管理能力及主动管理意识存在的欠缺;第三,银行权益类投资仍然任重道远,即使在FOF型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持仓仍然以固收类资管产品或资产为主,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有待持续深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