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华夏养老展望二季度:估值在趋于合理 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

华夏养老 • 2021年1季度投资总结与展望

华夏养老

2021年一季度,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主要指数均出现了下跌。上证指数、沪深300、深圳成指下跌1%-5%不等,创业板指、科创板指跌幅更大。我们的产品也经历了波动,一季度末,主要产品基本保持了正收益。

我们的组合始终保持高仓位不变。1季度末,我们的产品分板块投资情况大致是,消费占比约40%-50%不等,金融、医药各占10%出头,周期、科技各占不到10%。我们减持了估值位于历史高点的周期品,并在下跌过程中适当增加了医药板块龙头公司的权重。我们在1季度的再平衡,改善了组合的估值水平和潜在回报率,相比抱团股的大幅下跌,我们组合1季度的最大回撤在10%以内。

一季度,尤其是春节后市场的下跌,一方面是部分公司估值远超基本面,透支了未来3-5年的业绩;另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变化,包括海外通胀预期的上升、国内部分经济指标的放缓,等等。

高估值公司的大幅下跌,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是个好事。对于没有来得及减持或调整的投资者来说,估值下降后持股信心增强了;对于提前做出调整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陆续抄底增加优质公司的配置比例。如果这类公司持续高估,通过业绩的增长来消化估值,可能面临3-5年不涨的局面,这很有可能会消灭价值投资者的热情,甚至对坚守价值这条投资路径产生动摇,而回顾历史,非常讽刺的是,这种热情的消失、信念的动摇往往发生在股价的最底部。短期的暴跌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类公司透支3-5年的可能,相当一部分公司只需要消化1-2年就能回归合理甚至偏低的估值。总而言之,暴跌让市场回归了理性,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收益比大幅好转,潜在回报率相比暴跌之前显著提高了。

短期发生了一些负面变化,但逐渐被市场所定价。疫情期间出口和制造业异常繁荣,一些品类的需求持续高增长,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这里面当然有一部分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将均值回归;海外大放水、直接发钱、压低利率,长期看也不可持续,并间接影响资本市场;高杠杆炒作中概股而破产的突发事件,既是流动性泛滥和风险偏好上升的折射,也是对市场参与者的人性考验。如果说暴跌之前市场没有充分反映通胀预期、经济指标等因素,那么经过1个多月的暴跌,市场对这些负面因素开始做出反应,甚至部分公司的股价出现了过度反应,以至于这些公司股价开始出现短期反弹。随着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越来越理性,市场考虑的越来越长远。市场下跌后,投资者也更加冷静。

在市场大幅下跌之际,我们对于部分跌幅较大的优质公司进行了研究或梳理,对于公司的价值进行了前瞻性的判断。我们的组合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经过研究梳理,我们对中国优势的信心更强了。疫情期间,海外由于复工缓慢,国内制造业获得了大量订单转移。这些订单,有的是临时需要,疫情恢复后将完全消失;有的前期从未合作,属于试探性下单,疫情结束后将会部分保留,甚至追加;有的此前就有合作,疫情加深了国际合作,提升了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到了订单持续性的验证阶段,股价自然会高度分化。市场对这个问题开始讨论,当然也有不少分歧。不管微观结构如何,在总量层面,中国公司竞争力变得更强显然是可持续的。由于变化高度不确定,市场预期未必准确,可能蕴含着投资机会。

展望后疫情时代更长远的未来,我们认为不应该被短期市场悲观情绪扰动。国内DCF模型的分母、分子都没有悲观的理由。

利率以十年级别的维度趋势性上行的概率并不高。我们梳理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CPI和利率,不论是当前,还是往前展望多年,都仅有少数国家CPI较高,从而利率较高。而以主要资产比如房产价格来衡量,多数国家长期房价涨幅虽略高于CPI,但与M2增幅或经济整体增幅基本相当。换言之,大部分国家的通胀压力并不大,可能以房价计量的通胀压力略大一点,但主要也是经济发展或与之配套的货币增长导致,并不离谱。大部分国家愿意以略低一点的利率,保持物价和资产价格小幅上涨趋势。尽管这对未来预测的解释力未必很高,但以我们有限的认知水平,我们认为其结果已经足够显著。应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分配变化风险,如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再分配,政府和居民部门再分配,收入和财富分配极端化,持有优质股权始终是较好的选择,优质房产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仍在增强,进步速度仍很快。在我们研究的很多领域,中国企业都具备性价比优势,技术赶超的势头也非常好。近期,我们研究了某个制造业品类。过去20多年,国内企业用的都是海外巨头50年前就淘汰的技术,而新技术只掌握在几家海外巨头手中。由于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研究这一技术,过去五十年技术始终局限在这几家原创企业,没有扩散,即使很多发达国家也没有掌握这一技术。国内某家龙头企业以落后的技术作为基础,不断研发改进,将成本做到了全球最低,连续多年侵蚀海外巨头的市场份额。事情还没有结束,新的变化更加动人。通过多年研发,五年前左右公司终于突破了这一技术。虽然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技术很不成熟,产线规模和技术指标落后,但这无疑是个好的开端。如果磨合改进成功,公司在全球市场毫无疑问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新技术生产的产品更加高端,产品价格和盈利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技术上的突破,对于产品升级、进口替代、全球份额提升都有重要意义。由于行业比较传统,我们曾经认为这个行业和相关公司的增长前景一般,也无法理解公司的估值。经过认真的研究,我们加深了理解,信心也增加了很多。这只是中国企业竞争优势进步的一个缩影。以前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国内企业的成本优势,或性价比优势,最多承认产业链配套优势,但是未来,人们谈论最多的将会是国内企业的技术优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边际回报下降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过暴风雨洗礼的市场,显然更加健康、理性了。估值开始变得重要,现金流开始变得重要,常识开始变得重要,研究开始有用武之地。

2020年底我们展望2021年的时候有些谨慎,但我们并不担心优秀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担心短期的高估值。现在,经过了暴跌,我们可以适当乐观一些,估值在趋于合理,市场上的结构性机会明显多了起来。

2021年,我们要继续修炼内功,稳中求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