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美联储口头“紧货币”仅是一种试探

K图 UDI_0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复苏,美联储已经向公众提供了有关未来行动的指引,随着我们朝着目标取得更大的进步,美联储将逐步减少国债以及MBS的购买量”。这被外界解读为美国要缩减“量化宽松”政策支持力度。

上周,美联储议息会议保持利率不变,而且称在2023年前不会加息,继续保持零利率和相应的购债规模,俨然一副宽松到底的架势。而今,此番态度变化的背后意味着什么?真的要“紧货币”了?历史上看,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从未真正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曾经勇敢的两次尝试,也在市场的大幅动荡中缩手。

其实,鲍威尔表态隐含了一个假设前提,就是美国经济朝着目标取得更大进步。这种假设型的陈述表态,更可能的出发点是着眼于美国财政政策的新一轮宽松。3月11日,美国政府签署最新的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政策;之后又多次传出将推出下一个重大经济方案的消息,方案总额预计3万亿美元。

深谙美国财政政策的高盛预计,下一轮基建设施方案将增加至少2万亿美元的传统及绿色基建支出和税收优惠。如果美国政府将该方案扩大到其他政策,总金额可能会上升到4万亿美元左右。

如果下一轮财政刺激成行,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刺激”。届时,美国财长耶伦还会如推出1.9万亿时表态不担心通胀激增吗?随着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速度加快,全球经济复苏进度将加快,在美国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的背景下,多数机构开始预计美债利率的上行大概率会是全年大趋势。

过去一周多时间,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带来的后果已经显现,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冲击1.75%,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已飙升到3.45%。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给新兴市场造成冲击,巴西、土耳其等脆弱的新兴市场先后加息。

在美国如此强烈的“宽货币”政策预期下,美联储主席的口头调控“紧货币”的成本当然是最低的,在经济升温之际,试探一下外界对于撤回货币支持的看法。事实上,在新一轮重大财政刺激方案的推动下,美国债务总额会进一步大幅攀升,私人住房部门和企业债务市场杠杆进一步增加,其偿债能力会进一步减弱。庞大债务压力下,利率一旦上行会导致债务风险集中爆发,规模将远超2008年。这种危险场面,就算美联储主席估计到了经济繁荣或过热的状态,也不敢冒着风险而轻易动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