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过去几年,港股的表现屡屡让人失望,好几次刚有起色,立马又遭遇重创。这种反反复复的“折腾”,不断地消耗着投资者的信心,让人觉得港股从此再无希望。然而,真的如此吗?港股何时能否极泰来呢?
港股是个典型的机构化市场,外资占据重要的话语权,基本面是外资投资决策的核心。过去几年,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困扰,港股盈利状况始终不佳,这是港股迟迟不涨的根本原因。近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共振复苏,港股盈利状况已大幅好转,这使得港股具有了走牛的基础。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03-31
外资在做投资决策时,还会考虑流动性环境,特别是美联储的动作。去年三季度到今年春节前,在基本面好转的支撑下,港股本已启动一轮行情。但由于原油价格飙升,市场担心美联储收紧,节后港股出现了一轮杀跌。
相比大宗商品价格,美联储更看重就业情况。4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6.6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增加99.8万人。尽管背后有种种临时性因素,但美国就业不及预期,会使得宽松政策持续更久,纠偏此前过度悲观的情绪,为港股上涨创造窗口期。
此外,政策也会影响外资的投资决策。特朗普执政期间,采取了很多极端的措施,制约了外资对港股的配置。拜登上台后,对部分极端政策做了纠偏,外资已开始加速回流港股,以弥补前期的过度低配。
近年来,南下资金非常踊跃。一方面,同时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公司,港股股价要便宜很多,“老经济”性价比很高。另一方面,不少互联网企业回港股“二次上市”,“新经济”也很吸人眼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05-07
因此,即便未来海外流动性收缩,由于外资对港股仍处于低配状态,且南下资金仍将较为踊跃,对港股的“杀伤力”也较为有限。综合来看,基本面的大幅改善、资金面的持续宽松和政策面的边际修复,都有助于港股现阶段的表现。
当然,由于港股在上市制度、做空机制、退市规则等方面不同于A股,希望参与港股机会的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或是更好的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