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268家公司通过年度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20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总体看,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科创板公司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整体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科创板公司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耕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以科技势能激活发展动能,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巨大潜能和活力。
一、整体业绩稳定增长,盈利质量稳步提升
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稳健,业绩持续向好。全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084.38亿元,同比增长15.51%;实现归母净利润500.86亿元,同比增长59.1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5.39亿元,同比增长42.70%。营业收入方面,近八成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2家公司实现营收翻番,三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净利润方面,近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31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最高达6527.90%。
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科创板公司整体维持了较强的盈利质量,现金流良好。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625.14亿元,同比增长38.76%。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下,维持良好的现金流回款抗风险能力,也是科创板公司“硬实力”的体现。
二、产业集聚逐步形成,细分领域多点开花
2020年,科创板六大行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生物医药行业以营业收入44%、归母净利润256%的增速位列第一;以集成电路和数字“新基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持续高增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27%和68%;新能源行业产能扩张叠加需求旺盛,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5%和80%;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也总体延续了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13%、8%。
科创板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多个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领域,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中更进一步。澜起科技、沪硅产业等29家集成电路公司涵盖了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同时兼备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等支撑环节;金山办公、奇安信等32家软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君实生物、微芯生物等22家生物制药公司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此外,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链等也均已初显规模。
三、龙头公司稳健增长,市场“中坚”力量凸显
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对科技龙头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高,中芯国际、中国通号、华润微等行业标杆型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2020年科创板收入排名前10的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板块整体营收的48%;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占板块整体净利润的39%,其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86%。这些公司深耕主业,扎实经营,全年业绩普遍取得较大提升,在抗风险稳增长上表现突出。
从指数成分股来看,科创50指数成分公司2020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4.59亿元,归母净利润209.93亿元,占板块整体营业收入的50%,整体净利润的42%,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51%。纳入沪港通标的的12家公司和富时罗素A股指数的11家公司业绩稳健,7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科创板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
四、特殊类型企业发展良好,制度包容助力创新发展
科创板多样化和包容性的上市条件,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已有20家特殊类型的企业成功上市,包括18家未盈利企业、2家特殊股权结构企业、3家红筹企业。这些企业在上市后收入整体实现增长,亏损有所收窄,发展势头总体良好。
2020年,18家上市时未盈利的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62.33亿元,同比增长25.60%;归母净利润-8.24亿元,较上年大幅减亏36.17亿元。其中,中芯国际、仕佳光子、九号公司3家公司扭亏为盈,实现证券简称“摘U”。在资本助力下,未盈利企业坚守研发初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合计122.79亿元,同比增长19.64%,科研突破和成果转化不断加快。例如,康希诺与军科院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墨西哥等国家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签署重大订单;君实生物等多家公司的核心产品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五、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2020年,科创板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全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384.18亿元,同比增长22.61%。剔除采用第五套指标上市的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03%,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中芯国际、君实生物、中国通号等15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寒武纪、金山办公等8家公司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同时,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支超过7.5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280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三成,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创板公司持续推进科研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2020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新增专利方面,全年合计新增知识产权16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500项。科技成果方面,2020年,中芯国际完成先进制程1万5千片FinFET安装产能目标;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作为首个国产PD-1产品,新增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中国通号完成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成套装备在京港高铁(合安段)的工程应用;天合光能推出210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引领行业正式迈入光伏600W新时代。
六、科技、产业与资本良性循环,市场资源向科创领域有序集聚
科创板自成立以来,坚守板块定位,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加快创新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环。一方面,资本赋能,助推科技产业化。据统计,近三成科创板公司实控人为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背景,24家科创板公司为海归人才创业,还有中国电研等6家公司系科研机构转制而来。科研人才兴办实业,有效带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同时,超过三成的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项目。例如,澜起科技通过融合清华大学相关技术,成功开发“津逮”系列国产CPU。作为连接实验室与资本市场的交点,科创板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架桥铺路,促进前沿科技孵化落地。
另一方面,创新制度,不断加速资本循环。开市后,科创板创新的交易机制安排和非公开询价转让制度,引导PE、VC等创投资本有序退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持续加仓。2020年,科创板推出询价转让制度后,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部分上市公司的积极实践。截至目前,已有6家科创板公司共7批股东试水股份询价转让业务,较好满足了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同时引入增量资金和有建仓需求的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者,形成了更加市场化的减持安排,实现长期投资者与风险投资人的有序“接力”。
七、改革“试验田”功能有效发挥,创新制度运行良好
发挥制度改革“试验田”功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设立科创板的目标之一。开市至今,科创板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从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符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特征的持续监管制度体系。目前看,多项新制度和新机制运行稳定,效果良好。例如,2020年报披露期间,有10家科创板公司尝鲜“小额快速”再融资简易程序制度,合计拟募集资金29亿元。科创板再融资制度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助推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力度。2020年以来已有20家科创板公司先后发布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资419亿元。
再以股权激励制度为例,截至目前,已有109家公司推出124份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1%。绝大多数公司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涉及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骨干员工超过2万余人,占公司全体员工数量的比例平均为23%,激励范围广、力度强,有利于促进公司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和稳定,为科研人才潜心研究注入“强心剂”。从行业分布看,已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中,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卡脖子”行业的公司数量占比超过四成。
八、深入扶贫抗疫一线,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2020年,全部科创板公司均在年报中披露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其中23家公司单独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脱贫攻坚方面,69家科创板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产业扶贫、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帮扶困难地区和贫困群众,合计捐赠超过3亿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贡献了“科创力量”。其中,中国通号出资5000万元入股央企产业投资扶贫基金,组织开展40多个扶贫项目,选派扶贫干部13名,帮助国家级贫困县社旗县在2020年2月成功脱贫。除资金支持外,部分科创板公司还主动参与贫困地区社会建设。例如,九号公司设立“九号助学”专项基金,累计资助292名西部地区贫困学子;海尔生物在延津县和五峰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建立疫苗智慧门诊,促进贫困地区医疗公平。
抗击疫情方面,268家科创板公司克服疫情挑战,稳步复工复产,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为疫情期间稳就业、促民生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部分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技术优势,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圣湘生物、硕世生物、之江生物等公司快速推出新冠检测试剂,用于全球抗疫工作;君实生物及其合作伙伴礼来制药的在研抗体药物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COVID-19;奇安信在疫情期间构建多个数据分析模型,处理了几十亿条数据,绘制出疫情态势图,为公安机关提供精准决策支撑,被全国工商联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
九、多措并举强化交流,投资者关系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0年年报披露期间,科创板上市公司多措并举强化与投资者的良性沟通。其一是全面召开业绩说明会,今年全部科创板公司均将召开年报业绩说明会,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通过网络直播、文字互动等方式,直面投资者进行深度交流。其二是创新年报呈现方式,30余家科创板公司采用自制“短视频”的形式,对公司本年度业务技术、行业发展、业绩表现等进行多媒体解读,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公司经营和科技创新情况,增强了年报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其三是自愿披露增量信息,部分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了管理层视角下的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例如中微公司披露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扣非后净利润数据,中芯国际披露近3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数据,为投资者提供会计信息以外的增量信息。
进入2021年,随着国内经济全面复苏,科创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一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81.55亿元,同比增长70.88%;实现归母净利润119.91亿元,同比增长216.40%。同时,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继续保持高位,一季度合计研发投入为84.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8.90%。科创板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功能,深入推进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并持续推动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交所网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