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那年18岁 学霸基金经理和我都参加了高考

原标题:那年18岁,学霸基金经理和我都参加了高考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关键的升学择业时。在挤过了高考“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后,广大学子面对的不仅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也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和陡然增加的不确定性。近半个月来“填报专业”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也映射出考生们对于选择的关注与困惑。

其实青春时的迷茫,所有人几乎都曾面临过,哪怕是如今管理着上百亿资金、看上去坚毅又笃定的基金经理也是如此。18岁的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伏案十几载的青涩少年,也是后来才逐渐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投资大佬。那么站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曾经的学霸、现在的金融精英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他们又有哪些最质朴却又深刻的建议可以给当下的年轻人以借鉴与激励?

在《每日经济新闻》近期推出的“高考季”特别策划中,我们邀请到了嘉实基金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常蓁,为大家分享她的高考记忆。有着14年投资经验的常蓁在读书时期是一枚妥妥的学霸,在清华经管学院度过了本科和硕士6年时光,在公募行业是标准的科班出身,也为她今后的投资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

“不聊投资聊高考,这次采访还挺特别的。”在嘉实基金22楼的会议室里,一袭白衣、短发清爽的常蓁一边跟记者打招呼一边坐了下来。

开了一上午会,一直忙进忙出的她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空闲时间。同事们递给她准备好的果汁,她一边接过去一边不忘肯定“这个好喝”。氛围轻松活跃,倒像是身处大学的课堂。

为了可以更准确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常蓁提前几天就拿到采访提纲,很认真地做了准备。她甚至翻出十几年前的教材,来帮助自己更清晰地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滴。

讲话的节奏不紧不慢、语调平和,笑容里自带一股北方姑娘的直爽。作为嘉实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常蓁以敏锐且稳健的管理风格见长,过去5年为投资人创造了超过200%的收益,最新管理规模超过160亿元。不过在她刚刚踏入公募行业时,综观整个大资管行业,公募基金不仅是“新兵”、行业整体规模仅有如今的2%左右,公众认知度也远不如现在。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在她刚刚参加完高考的2000年,公募在国内才刚刚起步。

其实从统计数据上也能看出,那个时候最受考生们青睐的是计算机、生物医药等,而不是近年来最火爆的财会金融类专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清华经管院一待就是6年的常蓁,彼时的选择反而显得更为“小众”。

虽然在专业的选择上,常蓁和家人一开始就商量好定位于金融方向,但对于未来要进入哪个行业、什么样的机构,从事哪一个具体的职业,18岁的她也并没有那么清晰。毕业前一年,看到班里的大部分同学在投行、保险公司、咨询机构等光鲜的金融机构轮番实习,常蓁也有过一些彷徨。但最终她没有选择很多人向往的“投行精英”,而是投身到需要沉下心深度研究的公募基金行业。

在她看来,作为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能够更深刻、更广泛地了解行业,甚至还能做出一些趋势性的判断和决策,并在市场上及时收到反馈与验证。

“这是一个能给自己带来输入、学习、成长,并且不断有反馈、刺激的行业。所以能找到一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作为职业是特别幸运、也特别幸福的一件事。”这是常蓁给年轻学子们最重要的一项建议: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最喜欢的两门课

虽然已经毕业超过10年,但说起清华大学的校训,常蓁脱口而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母校给她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

放眼整个公募圈,出自“清北复交”四大名校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不在少数,从他们身上也可以一窥这些高校的不同风格。例如,在常蓁看来清华毕业的学子相对而言会比较踏实谨慎、做得多说得少,一如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这个影响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为人处事风格等都会产生影响,工作之后又会反映到投资风格等各个方面。”

而谈到学生时代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课程,常蓁的答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她没有选择常规的经管专业课,而是选了非常锻炼人毅力、磨砺心志的两门课程。

第一门叫做实分析。所谓实分析,在国内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Real Analysis的直译,基本相当于国内的实变函数,是数学分析的后继课;另一种含义差不多就相当于调和分析,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大分支。由于难度大,坊间素来都有“实变函数学十遍”的说法。

一般说来,这门课程都是数学专业或者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不会安排金融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来学习。但清华大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用比较偏理工科的思维在进行金融教学。常蓁回忆,彼时这门课程就只有两个班在上,一是经管学院的金融班,另一个则是理学院的基础科学实验班,由一位理学院的数学系教授共同授课。

从小到大都是学霸、每次奥数比赛都是佼佼者的常蓁,第一次有了“怎么会这么难”的感受。面对一起上课同学的优秀表现,她也由衷地生出感慨,原来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第二门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体育课。“清华可能是所有大学里唯一一所,4年里每个学期都要必修体育的高校。‘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是所有清华学生一定会说的一句口号。”常蓁笑言。

如果说体育课锻炼了她的毅力,那么难度很高的实分析课程则提升了常蓁的意志力,让她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会轻言放弃。这两门课程只是一个缩影,但背后的影响和熏陶已经潜移默化地写进了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

人生很长,每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选择

2006年清华硕士毕业后,常蓁踏入基金行业,一干就是14年。多年的持续积累,常蓁沿着自己的投研能力圈不断扩张,她说:“给自己一些时间,让每一步都更扎实。”敏锐且稳健,这两者很好融合在常蓁身上,是她管理风格中最大的特点。

对于刚刚度过了高考这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即将迈入大学新生活的同学们,她也这样说:人生还很长,给自己一些时间。

人在一生中要做非常多的选择题,每一次抉择都会令人焦虑和担忧,选择报考怎样的学校和专业也是一样。但在常蓁看来,年轻时就算做了一次不合适的选择,未来也还有大把机会可以去改变。“说实话大学毕业不过20岁出头,人生真的是还长。可能当下觉得这项选择的结果很重要、影响很大,但其实你的整个人生还远远还没有开始。就算是真的做了不合适的选择,也有的是机会去修正方向。”

拉长时间来看,每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选择。讲这段话的时候,她的语气急切而真诚。

还有的同学容易陷入一种怪圈:选择的时候拼尽全力,进入大学之后反而整个人松懈了下来,蹉跎了美好的光阴。常蓁大学时代也见过有的人如此,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站在一个前辈和学姐的角度,她坦言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并建议年轻的同学们,尤其是财经、金融专业的学子,大学阶段可以好好锻炼自己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努力扩展自己的视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多看、多学;其次锻炼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第三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对未来从事金融行业大有裨益;最后也不能忽视实践的能力,社团活动、相关展览都可以积极参与。

“最宝贵的青春,做什么我感觉都挺美好的,不要去荒废。”采访那天阳光正好,常蓁说有一件事和她18岁的时候一样没有改变,那就是充满热情地探索求知、努力奔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