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爆出大雷,知名私募人士叶飞点名多家上市公司和券商、公募基金等机构合作,存在利益输送的黑幕。虽然叶飞所说被相关公司的券商全盘否认,相关事实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厘清,但这些惊天爆料已经对相关公司股价形成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对小市值公司的信心。实际上,市值管理由来已久,相关的书籍、研究不绝如缕,2014年更被写入“新国九条”中,因此,市值管理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运作。但近年来一些“市值管理”的行为已经有“割韭菜”的味道,这也是叶飞的爆料引发众多投资者共鸣,并让监管部门迅速介入的原因。如果能借助这个事件,将“市值管理”升级为“价值管理”,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透明度,对于A股市场的建设将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国企特别是估值极低的国企更有迫切性,可望扮演“先行者”的角色。
“以市值论英雄”的进步和局限
此次叶飞爆料的“市值管理”,不仅涉及上市公司有操纵股价的嫌疑,还有券商等机构参与接盘,甚至还扯出利益失衡“黑吃黑”,而在事件中担任中介的叶飞本人正是这个庞大生态链的一环,爆料内容让投资者“大开眼界”。不管叶飞的爆料有几分真实,“市值管理”近年来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拉抬股价”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2017年8月,证监会就曾经公布一起打着“市值管理”旗号进行的操纵案,这起案件发生在2013年,由曾经出书倡言“市值决定公司命运”的“管理专家”谢风华协助恒康医疗的大股东,发布收购资产等一系列利好推动股价上涨,进而实现高位减持套现。这种将“市值管理”等同于“拉抬股价”,进而减持股份的手法和“割韭菜”没什么差别,在以往发布模糊利好、高送转的公司中,也隐约可见“市值管理”的身影,涉及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更是不言可喻,即便只有少数公司,监管部门也应当从“零容忍”原则出发、依法重拳出击,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其实,“市值管理”并不等于操纵股价,更不能和内幕交易画上等号。早在2014年的“新国九条”中,就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也是政策面对市值管理的一种肯定。而在不少发达国家地区的股市,上市公司也很重视市值管理,因为市值代表市场所有投资者对公司的投票,得分越高对上市公司融资、对外并购都有降低成本的积极作用,也对所有股东的资产增值有利。但通过短期利好甚至是虚假消息来刺激股价,这种“炒短线”式的市值管理只能是“伪市值管理”,充其量只是为高价减持等“割韭菜”的行为开路,而一旦接盘的“韭菜”不足,就有可能出现此次叶飞爆料的“黑吃黑”的状况。随着A股市场在注册制下的快速扩容,众多小市值公司如果还想做“伪市值管理”,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以“价值管理”取代“市值管理”
对许多小市值公司来说,市值管理的难度在增大,迫切性却日益提升。难度除了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单一公司的能见度相对降低之外,一些昔日“奇效非凡”的手段也因为监管加强和投资者更趋理性而失效。比如早年屡试不爽的“高送转”题材,近年来在监管要求说明高送转合理性、并和业绩增速挂钩之后,已经大量减少,对股价的推动力度也大大削弱。同时,小市值公司还面临着“30亿市值”的生死线,不少公募基金将市值低于30亿元的小公司列为“拒绝往来户”,不再列入可能建仓的股票池中。再加上此次的爆料事件,机构投资者对买入小市值公司势必更加谨慎,市值管理更是举步维艰。
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市值管理”应当升级为“价值管理”。二者的差别在于,“市值管理”更关注单纯的做大市值,由此可能陷入不择手段甚至是违法违规的陷阱;而“价值管理”的内涵则是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并通过合法手段让所有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真正价值,让市值和价值匹配而不是低估。如果有一批小市值公司能够践行“价值管理”,笔者相信所谓的“30亿市值”的红线将会逐步松动甚至消失。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募、私募基金来说,在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情况下配置这些擅长“价值管理”的小公司,完全可能因此实现“弯道超车”。这不仅是价值投资的体现,更回到“新国九条”提出市值管理时的初心,对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保障投资者权益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国企应先行“价值管理”
相比以往通过释放“利好”推升股价,立足于基本面提升的“价值管理”无疑时间更长、难度也更大,对于一些只想“割韭菜”的利益方来说,确实是一种“性价比”不高的方式。笔者认为,目前A股市场上体量庞大的国企,特别是那些估值低甚至破净的国企,应当率先担负起“价值管理”的重责大任。在目前A股市盈率低于10倍、股价破净的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大型国企,其中虽然不乏行业整体定位的因素,但股权在二级市场上“贱卖”也是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不利于国有资产以合理价格流通,更让上市公司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再融资能力。如果这些低估值的大型国企能够通过“价值管理”的方式让市场重新挖掘价值、进而提升市值,将会推动A股的制度建设,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价值管理”中来,同时也和国企改革的目标一致。
在推动价值管理的过程中,大型国企应当积极拥抱市场、拥抱投资者。即使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应当让更多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真正价值。比如,可以定出每年最低的分红比例,增加分红次数,让长线投资者有明确的预期;确定回购的方式,每年从净利润当中拨出一定比例作为回购备用金,在股价低于净资产的情况下回购股票注销;将高管的年终奖一定比例用股票支付,也就是将原本支付的现金中的一部分买入股票,让高管在离职后一年再解禁套现等,深度捆绑管理层和公司市值的变动,促进公司长期基本面的提升。如果相关改革能落到实处,一大批低估的大型国企有望出现价值重估,对稳定A股市场将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已刊发于5月22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