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走马万里风沙线:这项巨大工程筑起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西起内蒙古达茂旗,东至河北平泉县,从南部的山西代县,到北部的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在方圆45.8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一个让数亿人受益的防沙治沙工程已持续了20多年。

这项工程,旨在构筑起我国北方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这就是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紧急启动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区域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432平方公里。

林业、发改委等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多年来,工程区已由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强加强区”变为“弱加强区”。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工程实施初期的年均13次减少到近年来年均2~3次。

这项工程不仅筑起了生态屏障,也促进了沙区发展。沙区因地制宜发展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绿色富民产业,工程区内的28个国家级贫困县于2019年全部摘帽脱贫。

护林员:朋友圈点赞的可多了

5月22日上午,山西省右玉县四五道岭生态景区,护林员段二毛正在林间巡护。今年38岁的她原本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家里有4亩多玉米地。

“做护林员已经有好几年了。每个月有800元工资。”段二毛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山上看林子,这些年遇到风沙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风沙大得很,刮得都看不见人。”她说,林子把风沙被挡住了,玉米地的产量也高了,从过去的每亩100斤左右,增加到目前的300多斤。

四五道岭原本是荒山秃岭,如今已是林草茂盛、沟坡青翠。段二毛说:“林子里鹿、猪獾、野鸡、狍子、狐狸等都有,我经常会拍些林子、花草发朋友圈,点赞的可多了。”

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县,在建国之初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贫瘠多灾。

2000年,右玉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区。“十二五”期间,右玉实施大片造林33万亩,通道绿化345公里,绿化美化村庄185个。“十三五”以来,右玉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荒山绿化。

5月22日,山西大同右玉县林业局护林员段二毛在巡护中。摄影/章轲

截至目前,右玉全县全县域实现宜林荒山绿化目标,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年平均降水量由不足400毫米增加到500毫米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里不仅是晋北地区最大的樟子松苗木产出基地,苹果、山楂、杏树等经济树种也超过5000亩。全县有沙棘加工企业12家。

在山西塞上绿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年综合加工沙棘果原料8000多吨,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8900万元。该企业与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管护合同,每人每月获得管护收入2000元,还带动300多户农民种植沙棘,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

大同市云州区从2000年开始被国家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20年造林60万亩,同时发展黄花种植产业,累计总面积达到17万亩,年收入达到5亿元,成为全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科学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科学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家林草局有关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的正是“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4个关键问题。

站在右玉县城南山脚下,右玉县林业局工程师赵守忠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一提起右玉,许多人想到的都是种树,但其实,如今右玉大规模种树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了。因为右玉的林木绿化率已经从最早期的不足0.3%提升到了目前的56%,基本实现全域绿化。”

赵守忠说,从右玉种植的三代树种,就可以看到“科学绿化”在这里是如何实施的。在右玉,到处都能见得到杨树,当地人都管它叫“小老杨”。这种杨树既不高大,也不粗壮,甚至长得歪歪扭扭。

“也正是这样,‘小老杨’们能够在风沙肆虐的右玉,顽强地生存下来。”赵守忠说,“小老杨”是右玉绿化中的“先锋树种”。右玉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防风固沙的“小老杨”是首功之臣。

在这之后,第二代树——松树开始登场,接替“小老杨”成了右玉绿化的第二大功臣,松树不仅可以提升林地功能,还筑起了防风固沙的新屏障。再之后,有海棠树、金叶榆等近40个树种“安家”,既美化环境,又有经济效益。

在阳高县大泉山顶,大同市荒漠化防治科科长柴凤宇指着远处山上成片的绿树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山上种植了油松、樟子松、国槐、沙棘、丁香等,针阔结合,林草结合,甚至在大山的阳面和阴面都种植了不同的树种。“多样的树种,有助于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柴凤宇说。

前不久报送的《山西省“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介绍,近年来,山西推广阔叶树容器苗造林、营养钵覆盖等实用技术,探索退化林改造和沙棘改培模式,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山西还通过“扣罩保护式直播造林技术”,解决了立地造林难题。

建立治沙与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4月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份简报介绍了山西有关方面提出的减少裸露沙化耕地、精准治理沙化土地等多项建议,包括加大林草建设工程的实施力度,增加林草植被盖度,提升防护林防风固沙生态体系的稳定;依法严厉打击私挖乱采、乱砍乱伐等破坏林地草资源的行为,严厉打击过度开采水资源行为;加大监测力度,精准治理沙化土地等。

京津风沙源治理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密切相关。此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等专家建议,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在上游地区提高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功能;中游地区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加大封山禁牧、轮封地轮牧和封育保护政策执行力度。

中科院地理所知识创新基地首席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董锁成也反映,黄河上游荒漠化形势严峻,中重度荒漠化面积分布集中。重要水源补给区荒漠化加剧,成为新的生态风险危机严重区。高耗水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上中下游保护利用矛盾,加剧了流域荒漠化。

董锁成建议,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设立黄河上游水源保护基金、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和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建立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按照“谁治沙、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