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全天候步行系统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我市拟规划建构一个串联起既有山水、城市、公园,融合生活通勤、自然体验、人文感知、健身享受的全天候步行系统,让群众畅享都市“慢生活”。
□本报记者吴丽娇通讯员潘盛艺
打造“无伞社区”
为何要规划建设全天候步行系统?据悉,我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强烈且多雨,局部近外海区域海风较大,使得庞大的步行群体对步行环境遮阳、避雨、防风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为挡避风雨侵袭和炎阳照射,泉州古城逐渐形成了以中山路为代表的连排式骑楼建筑,使“多雨天的南国,也有可避风的骑楼”。而今,随着建筑技术和城市机动化的提高,各种大型建筑应运而生,街区尺度变大,建筑内的室内活动、步行空间友好,但人们穿行建筑与建筑之间,却无法再享受过去骑楼遮风避雨的保护。
基于这样的考量及相关问卷调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泉州市全天候步行系统建设规划》,拟以“城市纽带”的方式,串联起城市不同景点和功能用地,形成“无伞社区”,使城市更加一体化。
推动古城示范片区建设
全天候步行系统总体布局已明确:中心组团网络化、新区组团核心区尽量成环成网;近期拟先推动古城示范片区建设,并逐步向新区推广。
古城将以历史文化核心区为中心,依托既有骑楼和新增全天候连廊,加强骑楼连续性及完整性,结合环境整治,形成完整连续的“一环四射”的全天候步行系统。“一环”为新华路—爱国路—中山北路—新门街。“四射”包括:新华北路—西湖公园;新门街—笋江公园;中山南路—德济门;东街—东湖公园。
他山之石
所谓“全天候步行系统”,即指能够将天气变化(如雨、雪、风等)对人的出行活动影响减至最低的一系列步行交通设施的总称,常用于连接轨道交通车站、常规公交车站、公共开放空间、集中商业或办公区以及其他城市主要功能区,有地面式、高架式、地下式三种类型。比如上海的徐家汇商圈连廊、广州的知识城风雨连廊、深圳的前海合作区立体步道、新加坡的linkway系统等。而在泉州,中山路骑楼就是全天候步行道。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