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赢得了七国集团财长(G7)会议的支持,但其改革国际税收制度的计划却未必能让美国国会买单。
据英媒6月9日报道,不少共和党高级立法者指责称,拜登提出的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损害了美国的竞争力,将征税权让给了其他国家,并且也未能解决数字税方面的长期争论。比如,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参议员图米(Pat Toomey)就用“疯狂”来形容全球最低企业税。
强烈的反对声意味着拜登政府很难在参议院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投票,以通过对国际税收协定的修改。这将浪费拜登政府为打破全球税制改革僵局所做的努力。上周末,G7支持美国提议的至少15%的全球最低税率,并同意各国应有权对世界上最大企业的部分利润在其产生地征税。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顾宝志表示,他的个人观点是,提出设定最低企业税率的国家、以及积极支持的国家都会获益,成为赢家,因为这些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率普遍远远高于15%,设定15%的最低企业税率,这些国家无需对税率进行调整,却有两方面收益:一是缩小了与其他低税率国家的相对竞争劣势;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根据美国税收基金会的数据,2020年,美国法定企业所得税率(包括各州企业所得税的平均值)为25.7%,远高于15%。
共和党为何齐声反对?
据美媒报道,美国的新提案是试图用一种全新规则来取代数字税。这种税制会根据其收入水平和利润率,对世界上最大和最赚钱的公司进行无差别征税。
国会议员们此前就一致反对对美国企业征收数字税,而在共和党人士看来,对大型公司更广泛地征税并不利于美国的跨国公司。
上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共和党一把手克拉波(Mike Crapo)写信给美国财政部,认为G7声明中所说的“对重新分配的利润部分征税”,可能打击的是那些在市场上领先的美国公司,包括美国技术、制药和消费品公司等。
图米称,美国的提案是“换了个名字的数字服务税,(征税)范围更广”。“很明显,他们(拜登政府)不得不试图说服所有其他国家,以确保这些国家提高税收,这个事实就是承认了我们对自己国家造成的损害,”图米表示,“他们肯定不会有足够(参议院)票数来批准他们正在考虑的这种条约。”
克拉波质疑,将美国企业的征税权让给外国,美国并得不到回报。他还要求财政部承诺,一旦在经合组织(OECD)层面达成协议,各国必须废除数字税。但法国、意大利和英国此前都拒绝在美国通过必要立法前废除其数字税。
怀俄明州参议员巴拉索(John Barrasso)表示这项交易对美国来说是“错误的”。“这项税收将是反竞争的、反美国的、对我们来说是有害的,尤其是我们刚刚走出一场大流行病,正在努力继续发展经济。”他称。
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布赖恩·詹(Brian Jenn)说,国际税收协议能否在国会得到批准,以及何时得到批准,将“有一个巨大问号”。他称:“国会实施任何协议的前景,即使往好了说,也是高度不确定的。”
耶伦能让这份提案化险为夷吗?
据美媒指出,拜登政府努力说服G7成员同意征收至少15%的全球最低税,是为了给美国国内增税扫清障碍。
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对美国企业和富人增税,为其雄心勃勃的就业和基础设施法案筹资。但共和党人反对任何增税,认为这将导致企业外流。商业团体则抱怨,更高的税收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并使美国公司处于竞争劣势。
另一方面,如果全球最低税率确定实施,那么企业将业务迁往税率较低的国家就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拜登政府增加国内税收的负面影响也能被部分抵消。
上周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接受采访时承认,未来(税制改革)存在立法上的挑战。但她为拜登政府的计划辩护称:“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公平的征税方式……我不认为会对企业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耶伦支持拜登将美国联邦层面的企业税率从21%提高到28%,但她也承认,可能有必要在企业税率上做出妥协。此外,耶伦试图淡化增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她指出共和党在2017年通过的减税措施对提升美国投资几乎没有作用。
耶伦说,对国际税法的修改最终将有利于美国企业,即使是那些面临缴纳更高税收的企业,如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也会从其税单的确定性中获益。
对于共和党人的反对声,耶伦也在采取行动。给克拉波的一封信中,她回答:“我和你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强烈同意,在OECD达成的任何国际税收协议都不能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也不能破坏美国的税收主权。”
耶伦向他保证,“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都将受到所谓“第一支柱”计划的冲击,该提案不会只影响美国公司。“第一支柱”计划是OECD税制改革方案的一部分,旨在重新划分跨国企业全球剩余利润在各税收管辖区之间的征税权。
不过,如果拜登政府无法说服国会通过国际税制改革的提案,那不仅此前所做的努力将化为乌有,后续更大范围的国际谈判也难以进行。
据美媒报道,二十国集团(G20)将于7月在威尼斯举行财长会议,希望将G7共识进一步扩大,最终在10月落实一份相关协议。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