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万亿聪明钱神秘面纱!北向资金4大操作手法曝光,明星机构成功率超80%,对市场情绪影响剖析(股民必备)
原标题:大咖面对面丨智能电车的未来在哪里?来源:浦银安盛基金
主讲人:高钢杰
Q
为什么最近智能电车这么火?
A:我认为这个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在发展初期,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随着“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推进,政策和需求上出现了较好的正向循环。比如现在在一些限购城市上,绿牌的新能车越来越多,民众也越来越接受。另一方面,一些国内的新能车企,虽然在美国上市,但市值也是处于不断的上涨之中。
第二、对于年轻的Z世代来说,和传统一辈的需求可能不太一样,他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对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等新兴事物的关注度和接受度都要更高。也就是说,汽车从传统的出行工具需求,慢慢变化承载了更多的需求,变成了“智慧出行工具”、“第三生活空间”;随着以后自动驾驶等级不断上升,智能车很可能会成为“家的延伸”,我们在上车后仍可处理自己的事情。
Q
智能汽车是对传统油车的一个递进吗?
A:在传统的观念上,汽车是“一个壳子”+“四个轮子”,但实际上,发动机从燃油机到电动机,驱动方式从烧油到电池驱动,汽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其实在传统油车上,也有智能化的应用,比如一些简单的人机交互,比如说语音系统,但总体来说水平和集成化程度并不高,和我们愿景中的高度智能化,比如全自动驾驶,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有许多互联网大佬(巨头)已经入局,比如华为、小米等。虽然他们不造整车,但他们会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能提高整体汽车行业的科技含量,具体会表现在新型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方面上。
Q
各种造车新势力不断加入这一浪潮之中,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A:对于传统车来说,许多零部件要求的是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等,奔驰从发明汽车,到现在已经130年了。如果国内的汽车厂商要在传统领域上弯道超车,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从内燃机到电动机的能源变革,使汽车的门槛大幅降低,大家“从新开始”竞赛,实际上为我们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一个“机会”。
Q
刚才提到在新能源车上,国内外车企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了,对于汽车市场的格局是否会有改变?
A:如果在内燃机、变速箱等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上,我们与国外的百年车企肯定会有不少的差距,但是随着全球碳中和、碳达标的宏观环境,传统车过渡到新能车的时间会被压缩,也就是从全球的上层政策来讲,传统高排放的油车会遭到限制,汽车的转型是必须的,而这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变革的机会。
我们知道,汽车是一个技术壁垒比较高的行业,但随着能源变革带来的技术转型,从传统油车到电动新能车,等于技术壁垒下降了,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新事物。而且由于国内的供应链较为完整,比如国外的整车龙头,也要用到国内供应的电池,对于国内的车企也是很大的支撑。
Q
您认为在这场竞争中,国内的整车厂更容易脱颖而出,还是其他特长的企业更有优势?
A: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智慧电车,其实在电动化这条产业链上,我们不管是上游原材料的供应,还是中游的电池制造,还是下游的整车产业,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汽车电动化的趋势会继续向前,随着电动车的不断普及,基数也会越来越大,届时不仅整车企业,整个产业链将能容纳更多的细分领域,如智能设备等,因此,这方面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是一个投资机会。
在电动整车方面,实际上我们的企业已经上来了,但随着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入局,电车上的科技赋能会越来越多。比如智能化的座舱、感知设备、甚至包括5G、云计算、车载芯片、激光雷达、算法等支撑领域。因此,电动车上的投资机会会越来越多,未来甚至可能在新能源的相关指数中,就会纳入和体现这些赋能支撑方面的相关企业。
Q
智能电车是先电再智能,它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吗?
A:说得很对。我们的终极目标其实是叫做“智慧出行”,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个汽车是共享化的,一种公共的出行资源。
目前,许多可能互联网巨头入局,已经为我们展示了无人驾驶初步的应用场景,而国家在这方面也有战略性的规划,比如到2030年,计划落成高度自动化的应用场景出现。如果到了L5级别的无人驾驶场景,可能我们方向盘也不需要了。
还有一种理想化的终极场景,就是我们所说的“车联网”,车与车之间通过云端有通信,单一的车辆可以随时感知其他车辆的即时信息,比如刹车、转向等,提前做出自适应的行为,也许那时候就不需要红绿灯了;而在全局方面,可以通过算法自动计算每一辆车的最优路线,解决堵车的问题。这样极高程度的自动化,也是变相解决了我们现在因为等车、堵车带来的碳排放问题。
Q
新能车的内在核心驱动是什么?
A:从上层来讲,就是国家碳排放的战略规划,包括许多针对行业的扶持政策。比如规划到2025年,新能车的渗透率要达到20%,但目前来看这个数字是可以超越的,甚至可能达到25%~30%。
实际上,过去智能手机的途径可以作为今天新能车发展的参考,往后可能更多的是市场民众自发需求的爆发。比如现在城市里许多人对汽车的定位是一种短途出行和代步,那么随着智能电车的发展,自动驾驶再上一层楼,可能我们的上下班时间都不需要我们操作,这样就等于解放了人们更多的时间。
Q
智能电车行情广阔,涉及许多不同行业的个股,普通投资者在选股方面可能有风险和能力的限制,如果想要分一杯智能电车羹,普通投资者有什么好办法吗?
A:我觉得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指数基金、ETF来参与。
因为随着科技公司来参与进产业链后,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这对于普通投资者分析对整个产业链造成的影响来说,难度还是较大的;
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水平还在不断迭代,可能有许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新崛起或者被淘汰。
而指数化的产品会根据指数不断进行演变和调整,跟随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把握优质公司的投资机遇,让投资者不会错失机会。
Q
那高博士不久前发行的浦银安盛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跟踪的指数,和现在一般的新能车指数有什么区别吗?
A:浦银安盛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跟踪的是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
在指数行业分布方面,主要是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领域。前者侧重于电气设备行业,比如电池、整车等,还有上游的化工行业。而智能化端则侧重于与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度较高的行业;这也是和现在一些新能源车指数的区别,即提高了电子、计算机方面的权重,以及整车上的权重。因为我们的目光要更长远,更加看重智能化的在新能车产业链上的爆发。电动化的浪潮还远未结束,而智能化才刚刚起步,因此我们也将充分结合这两个领域。
此外,我们虽然以紧密跟踪指数为主,但也会积极参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一些新股申购,争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浦银安盛中证智能电车ETF适当性风险等级为R3。
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如需购买本基金,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本产品由浦银安盛基金发行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在代销机构认购的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