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验官对话基金经理:银华ETF小酒馆,展望创新药未来(下)来源:银华理财家
2021年11月13日,银华基金在上海和平饭店举办了第二期银华ETF小酒馆活动,活动主题为“用一壶酒的时间,展望创新药未来”。活动当天,人才济济,大咖云集,快来看看上半场各位嘉宾分享了些什么吧!
徐佳熹:
创新药国际化与商业化
徐佳熹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2014-2020年6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行业第一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药学进展》期刊编委,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顾问,研究深度覆盖医药健康多个领域。
徐佳熹老师从“三医联动”(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方面切入,为大家复盘了创新药的发展历程。今年,国家医保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中国医疗体系改革进入最大的深水区。
徐老师认为,中国人均GDP中仅6%用于医疗保健,远低于美国的17%-1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但中国目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相比美国却解决得更好。因此,相信通过三医联动改革,我国会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给14亿中国人更好的医疗保障。
近年来,医药行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港股医药市场为例,化学药和中药的市值占比从2015年的60%降至当前的20%(数据来源:Wind,2021/10),而CRO创新医疗器械、创新药、互联网医疗等细分行业现已纷纷跻身前列。传统药企并没有落后,但新一代企业呈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
因此,在行业更新迅速的背景下,徐老师建议,非专业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借助投资工具,选择委托靠谱、合格、合规的机构投资人。
未来,药品研发会更加国际化,更加聚焦头部。在CDE关于临床研发的指导原则下,me-worse、me-too药上市也会越发困难。因此,创新药企只有三条路可选:
药品做的更快。在第一个药品上市之后,争取在两、三年内让自己的药品能够上市,这样相对来说标准没有那么高。
药品做的够好。可能赶不上这趟车,但赶第二趟车的时候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好的结果,将靶点做成best-in-class的药。
转向竞争不太激烈的赛道,做特色药物研发企业。转向竞争相对不那么白热化的内分泌、神经系统领域,高效运用有限的临床资源。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已展开国际化战略性合作,越来越多国际巨头花钱购买中国创新药的海外权益。徐老师认为,会有一部分企业率先完成国际化,实现全球商业网络。因此,这一部分企业要发挥好国内的性价比优势,如工程师红利、临床成本红利,再学会审时度势地去找好海外伙伴取长补短。
未来,新技术还会不断的涌现开来,体现在新的筛选平台、药物研发平台、数据平台等。细胞治疗中,CAR-T能否进入医保仍待讨论,如何控单价、降成本,还需要关注国产上游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基因治疗、mRNA等专业赛道为新一代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研发和产业机会。
此外,生物医药领域上游同样面临技术发展机遇和国产化机遇。所以,CRO、新的技术,甚至生命科学上游产业同样值得大家关注。
最后,从投资角度来看,创新药风险和挑战并存。Biotech和Biopharma都希望单打独斗,从而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体系,在研发过程中要做好面对失败的准备。徐老师相信,再过几年,研发失败的案例会越来越多,成功奖励也会越来越高,创新药会形成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生态体。因此,市场需要更加良性有效的创新药投资工具。
丁健:
新药研发--现状、趋势和挑战
丁健: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药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据丁健院士介绍,新药研发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医药市场持续保持增长,且增速稳定。发达国家增长速度相对稳定,近五年,新兴医药市场和低收入国家的药品支出增速有所放缓。
国家在进步,部分中国药企已跻身世界药企50强。但经过深入分析,增长主要贡献还是依赖于药用商品(如牙膏)、企业流通渠道,创新药很少。
全球药物研发管线体量持续扩大。目前,全球研发管线将近2万个,且持续增加中。同时,临床间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增加(数据来源:IQVIA,《药物研发变化格局》。
对于新药研发的趋势,丁院士观点认为,化学小分子药物仍然是发展的主流。就受益人群来看,小分子药物的价格适用范围更广,而生物药的应用较少,占比约15%(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
新药研究是刚性需求,我国正处于收获期。2015年之前是仿制药阶段,新药研发难以坚持。而2018年以后是创新药黄金时代,企业投入和研发队伍都在呈现增长趋势,少部分已经可以走到fast-follow、first-in-class。
重大专项对我国新药研发的推动是全方位的。针对十类重大疾病,丁院士牵头并参与了之后十五年的战略研究,中国创新药正在经历稳步发展。政策环境上,近年来很多新政策基本上还是跟着FDA走,新药审评的速度较之前大幅度提高。今年6月以来,创新药审评审批再次提速,原来需要一千多天,如果获得突破性进展,基本上半年之内可获审批(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
因此,我国药物研究进入创新跨越阶段。mRNA技术、CAR-T细胞治疗都是被广泛看好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药物的设计技术进步可以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并且加强创新性。
此外,丁院士提出,中国未来新药研发面临了以下挑战:
医药产业整体水平仍相对滞后: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低。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需要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中国基础研究的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外医药公司研发投入仍存在较大差距,Biotech公司则需要通过上市来获得研发资金投入,全球前10名的药企平均研发投入超过20%(数据来源:Wind,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究其原因,是我国研究靶点缺乏原创性:
缺乏原创理论,研发原创新药的源头在于理论的创新和突破。
缺少原创技术,这也是“十四五”的重点。我国需要把力量整合起来,进行原创技术的研发,因为我们和国外不同,没有足够大的Big Pharma承担相应责任。
缺少原创新药。原创“三缺”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应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创新策源驱动发展:通过加强基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前瞻性部署的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联合上下游积极开展创新药物研发;推动高端装备器械国产化替代;政策上形成完整的创新激励链条。
策略1、研发慢性复杂性疾病治疗药物。抗肿瘤赛道研发慢、研究复杂,需要更多投入对自身免疫性、神经性的研究。
策略2、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在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
策略3、高端制药装备与医疗器械。目前各实验室所用医疗器械存在对国外进口依赖较大的现象,亟需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
最后,丁院士总结到,竞争日益加剧,医保谈判调出调入制、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行,在惠及广大患者的同时使得企业必须直面“要想发展,唯有创新”的现状,需要拥有独家品种。产品足够好的初创性科技型公司,会往销售产业化方面走,而只做仿制药的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前路漫漫,唯有创新。
首席对话专家
Q1:之前谈肿瘤色变,现在大家对治疗有更多信心了,未来有可能攻克它吗?
丁健: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美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70%,而中国仅为40%(数据来源:中国卫健委,2021),主要原因为早期检测发现的普及率仍不高。
同时,肿瘤治疗需要提高,新药研发落后是主要差距。亚洲黄种人与白种人容易诱发的肿瘤类型存在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对于肿瘤,我自己很有信心,我想同行也很有信心,在大家共同协助下,肿瘤五年生存率有望达到70%~80%。这样,肿瘤可以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控制住,保证较好的生活质量。
Q2:相比美国创新药体系,我们主要差距在哪?从什么角度追赶比较快?
丁健:和美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目前,在一些新型领域,我们有市场的优势、患者群的优势。同时,在CAR-T细胞治疗、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和国外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要对这些领域进行投资,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国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目前还存在临床试验比较拥挤,患者比较多的问题。要真正做好创新药,一定要走向国际化。现在中国不缺少人才,但是在资金方面还是相对缺乏。评价一个公司,要看一看公司有几个药同时在国际上面做,明确其竞争性。
Q3:疫苗+特效药组合会不会终结新冠疫情?
丁健:我觉得疫情必须要终结。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疫苗和特效药的关系,疫苗是预防,药是治疗,没有孰轻孰重,必须两者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下,无论从健康、经济还是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国都必须要有自己的药。
Q4: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呈现一定的回撤,背后是什么原因?
徐佳熹:板块起伏很正常,医药从历史拉长来具有相当不错的表现,2019年以来也一直有超额收益。前一段时间有一些正常调整,调整后拉长看增长趋势还在。同时,一段时间内医药板块回撤可能还和投资者关注新能源、周期产生“跷跷板”效应有关。
医药行业自己有成长性,从明年开始,相信经过集采和降价,大家接受市场新常态之后,药品器械中一些创新标的会有新的机会,CRO、医疗服务等目前比较高光的赛道也会维持较高的景气度。
Q5:怎么看待CAR-T疗法对于实体瘤和非实体瘤治疗的进展?
徐佳熹:第一,细胞治疗在中国市场必须把价格降下来。通过供应链本土化,减少进口设备依赖,形成规模效应后,成本可能降到几十万人民币甚至更低。
第二,实体瘤和血液瘤之间差别比较大。血液瘤中的肿瘤细胞是悬浮在体液中的单个个体,很适合细胞治疗。而实体瘤细胞量更大,需要克服微环境问题,并且肿瘤异质性下有多个不同的堵点,CAR-T仅针对某个靶点。
第三,拉长来看,通用性CAR-T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时间。
Q6:有观点称,CRO的行业景气度开始下降,怎么判断?
徐佳熹:最近确实关注到一部分CRO的调整。从基本面看,目前在线订单较多,一级市场投融资和港股最近确实冷了一些。这对Biotech的融资现金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真正影响到CRO还需要时间,影响幅度也会比较平缓。
还有一个影响更多的因素是筹码结果,所有基金都在这个领域,部分投资者认为有人会先退出。但我们认为,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会急剧下降,筹码结构会有再平衡的过程。
如果担心CRO行业景气度下降,可以转向订单质量相对比较高的公司。CRO行业过去两年是二线比一线好,因为产能扩张比较快,弹性更大,但往后两年有国际化订单获取能力的头部公司和部分高增长的细分赛道龙头可能会更好。
感谢大家关注银华创新药ETF(159992)!
风险提示
尊敬的投资者: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请投资者关注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以及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特有风险。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六、【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由银华基金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yhfund.com.cn】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