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下午,国务院总理会见IMF负责人时再次提出适度降准,而央行也于12月6日下午快速出台了相关措施,宣布从12月15日起降准0.5%,此举大幅超出市场预期。降准同时,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根据测算,央行此次降准可释放1.2万亿资金。我们认为,央行今日降准的一个重要背景和直接目标很可能是对冲12月份即将到期的9500亿MLF。本次MLF到期后央行是否会继续通过MLF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目前尚无法预测,从而难以判断降准实际能够释放的长期资金规模。
但是,由于MLF要支付的利息明显高于央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利率,因此降准除能够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外,还可以明显降低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可以说,宽货币稳增长的信号非常明确,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环境将进一步向好。
不过,此次降准短期内对实体经济究竟有多大作用,仍然有待观察。近期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其实并不是流动性环境。事实上,当前国内的流动性环境是比较宽松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都比较平稳。而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减速的压力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碳减排以及能耗双控要求下有关产业被进行调控,造成了生产和价格暂时的扰动,实体经济以及市场情绪都有一些震动;二是虽然总体上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必要有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对人口流动和服务业的过度限制,影响了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复苏和经营,从而影响了消费的增长;三是今年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可谓史上最严,对房地产板块本身的开发和销售都有比较大的冲击,对家电、建材建筑、装饰等地产相关行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回到金融系统,当前中国金融系统最核心的问题也不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即不在于货币政策,而在于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管。我们将何时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还需要观察,但是,近期央行已多次公开要求商业银行放松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和消费者买房按揭贷款的限制,国内信贷政策适度放松可能是大势所趋。从央行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未来半年很可能还会有降准降息措施,比如降低MLF和LPR利率。
政治局会议后,一些更具体的政策可能要等到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公布。但是,我们依然认为今日的降准和政治局会议对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投资者对一些利空信息预期已经比较充分,甚至有些过度悲观,而对稳增长的预期可能不足。另一方面,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绝大部分用于消化估值,即便明年上市公司业绩没有增长,当前A股的估值也不过分。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未来较长的时期内系统性风险都不大。因此,对于市场的波动不必过度悲观。
结构上,我们长期看好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科技和军工四大产业链,尤其看好其中储能、智慧电网、电子元器件等细分赛道。短期来看,市场资金很可能从前期主流板块分流,进入房地产、金融相关板块。一方面,这些板块的估值和机构配置都到了历史极端底部。另一方面,从资金博弈的角度来说,今年市场分化比较严重,年底前市场存在从非主流板块博取相对收益的可能。房地产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表明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释放。虽然房住不炒的国策不会改变,房地产税试点方案的落地有待观察,但有关政策已经开始边际放松,短期可以逢低关注相关机会。另外,医药板块政策风险可能也进入尾声,白酒和食品饮料的传统销售旺季即将来临,短期可重点关注消费相关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
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收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且不得对本通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每个公民都有举报洗钱犯罪的义务和权利。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