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新生代”掌门首秀惊艳稳定性存疑,长期基金投资宜追随长跑健将

来源:红刊财经

特约| 李甜甜

从2010年底到2021年底的11年间,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从520只增长到5649只,基金数量的增长势必需要更多的基金经理来管理。2010年全市场基金经理数量为1115位,而2021年12月21日全市场基金经理已达2847位。

近年来,大量新生代基金经理展露头角。我们把管理年限不超过3年的基金经理定义为新生代。结果发现,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中,管理年限在1年以内的有617人,1~2年的有403人,2~3年的333人。换言之,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53人,占比高达47.52%。

目前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为1023人,新生代基金经理359人,占比为35.09%。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430位,新生代基金经理141位,占比32.79%。随着管理难度上升,新基金经理占比下降,但整体占比依然很高。

如此数量庞大的基金经理队伍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基金行业,然而,受限于管理年限较短,基金经理的业绩持续性往往受到市场质疑。那么,短期内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与其业绩是否具有正相关性?我们对过去10年有可考业绩的基金经理进行了统计。

凭运气挣的钱

凭实力亏回去

比较每位基金经理上任第一年同类基金区间业绩排名,和整个任职期间的业绩表现排名发现,大量上任第一年业绩同类排名极其靠前的“天才”基金经理都跌落神坛,甚至离职。

以任泽松为例,他于2012年12月21日开始管理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不仅在上任第一年拔得头筹,以1/1153的业绩排名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明星。更在之后3年以每年70%以上的收益排在全市场前2%的位置。但是,该只基金在此后3年排名大跌,一度倒数。

回顾过往,他的成败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极端配置、多只股票踩雷。上任前3年,正值创业板块大涨,他在此期间单只股票仓位远高于同类平均水平,2013、2014、2015年年报显示,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仓位分别为16.31%、10.22%、7.64%,尽管集中度有所下降,依然处于同类基金高位。20 15年之前,市场以创业板的中小盘成长股风格为主,他在该类板块的极端配置让其业绩绝尘。但之后,市场大跌和随之而来的风格转换,是其挫败的第一步。

从该基金2015年之后的前五大重仓可见,乐视网、尔康制药、昆仑万维、旋极信息,东方网力(ST网力)赫然在列,这些股票在2015年之后几乎一路大跌。在市场风格明显变化后,他完全没有跟随市场进行转换,前期的极端配置也成了压倒这位昔日冠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评判新基金经理能力时,前几年的业绩固然可以作为参考,但一定要注意考察其应对市场风格切换的能力。而极端配置是一把双刃剑,很可能造成业绩排名的“过山车式”波动。

长期业绩优异基金经理前3年均在前1/2

一年期业绩对于基金经理未来业绩预测效果很差,那么上任满3年,如果该基金经理的年化收益排名排在前列,是否可以增强对其业绩的预测性呢?

我们选取了业绩维度较长的8位基金经理上任前3年的业绩表现。结果显示,他们在任职初期表现并不拔尖,但能够保证至少排在前1/2。初次踏入基金管理行业,前3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是傅鹏博,他管理的首只基金在2009年到2012年间,3年的年化回报同类排名达到了22/433。

然而,任职初期同类业绩排名靠前是否能说明,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基金管理中更加稳健,短期不会出现业绩的滑铁卢呢?统计显示,顶尖基金经理在遭遇市场极端调整时,也很难避免业绩大幅回撤。如果我们在评估一位新基金经理,看到其短期业绩的大幅回撤就认为其管理能力有限,很容易会对基金经理产生错判。

长期投资“买老不买新”

在进行上述统计的过程中,基金经理的投资年限筛选标准提高一年,剩余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就会表现更好。或是基金经理竞争机制的作用,导致了幸存者偏差。

在此过程中,大量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被淘汰出局。我们将1992年全部基金经理的名单进行了统计,2010年至今的11年间,有23971人担任过基金经理,而1992到2009年仅有1597人。要知道,2010年,全市场在任的公募基金经理有1115位,而到了2021年底,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基金经理总数也不过2847位。在任基金经理岗位在10年间扩张了不到3倍的同时,是超过两万名基金经理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如果我们预期基金管理市场在未来仍有高速发展,未来新增基金经理的数量只会继续上升,那么10年后,我们现在看到的市场上所谓的“新生代”基金经理,能够在大浪淘沙中幸存下来的,必定十不足一!

过去10年,公募基金管理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基金经理的门槛也在悄然下降。目前在职的新生代基金经理中,有25位证券投资管理年限不超过3年,且证券从业年限不超过6年。其中,诺德基金的张昳泓于2017年9月加入公司,工作4年即任基金经理,此前并无任何投资管理经验。

整体来看,在职的公募基金经理管理水平方差极大,既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秀。这些投资新手中必然有明日之星,然而,远低于市场平均任职年限的基金经理,我们很难相信他们会在竞争中取胜。即便未来可以崭露头角,那也必定是一场艰难的胜利。

对于手握大量现金的投资者而言,如果想在公募基金市场中获得稳健的长期收益,选择久经沙场的老将,是最省心省力的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