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新浪财经
应势思辨,谋定后动。日前,以“预见·机遇”为主题的长盛基金2022年度云端投资策略会隆重举办。
会议期间,特邀嘉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先生与长盛基金投研团队共话宏观趋势、权益投资与固收投资于变局中寻机遇,与会嘉宾一致认为,2022全年经济或呈现前低后稳趋势,稳增长政策之下,新能源、医药、电子、军工等领域投资价值依次排序;逆周期政策纠偏之下,内需动能或将先后接力,一季度基建投资阶段性发力较为确定,而出口最具有不确定性,但也最可能超预期;固收方面,债券市场走势或将比2021年更为复杂,但整体风险不高,信用债重点挖掘结构性机会,利率债主要关注中短端品种。
01
市场整体扫描:
后市不悲 投资行业排序 个股精选
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长盛同盛成长基金经理郭堃表示,宏观经济方面,国内合意的经济增速约为5.5%,根据IMF的预测,2022年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为4%,美国经济甚至可能超过5%,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保持相对增速优势;货币政策方面,预计整体保持偏宽松基调,上半年信用温和扩张相对确定,实际财政政策对经济支持的力度或强于2021年。
落实到投资层面,开年市场波动较大,整体估值性价比明显提升,对后续市场不悲观。具体来看,2022上半年房地产或将延续下行趋势,基建阶段性或可发力托底经济,其中一季度投资确定性较强;制造业投资全年预计保持温和,重点关注结构性机会;行业层面看好新能源、医药板块,其次是电子、军工板块,再次将自下而上寻找一些基建、出口相关的优势公司。
02
消费医药行业:
云起云高 帆随风动
长盛医疗行业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消费、医药行业已迎来基本面、情绪面和估值面的三重修复,对后市投资较为乐观。从基本面分析,医药行业持续高景气,消费行业正从底部回升;情绪面上,消费、医药行业均已渡过最艰难时期,情绪或迎来全面修复;估值面上,估值修复与盈利预测均有潜力上调。
具体来看,首先回望2021年,这是消费行业罕见的艰难年份,既受到意料之中的业绩高基数、原材料价格上涨困扰,又叠加意料之外的疫情反复、自然灾害造成的需求异常疲弱等双重打击。正所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2021年的低起点为基础,同时应该看到,自2004年起的18年来消费指数从未出现过连续两年下跌,因此2022年消费行业大概率企稳向上,这种趋势预计还将延续到2023年,但复苏幅度和力度取决于疫情平复的节奏以及经济恢复的力度。
分析医药行业,这是典型的政策周期与产品周期共振的长期成长性行业,目前该行业估值位于近三年的最低历史分位,从近五年和近十年的维度看估值分位数仅为10%;另外,自2005年有医药指数以来,在过往的17年间,医药行业从未出现过连续两年的下跌,随着政策压力在2021年得到大幅度释放,2022年政策压力减轻,加之投资负面情绪在消解,综合看2022年的医药板块行情值得乐观看待。具体投资上,创新药方面重点看好竞争格局清晰与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品种,创新药研发产业链方面重点看好CDMO、科研、工业试剂耗材设备,医疗服务方面重点看好医保依赖程度低与进入壁垒相对较高的领域。
03
新能源产业链:
景气依旧 机中有危 危中有机
长盛创新驱动基金经理孟棋表示,新能源产业仍然是相对景气较高的行业,4680、SIC等部分细节的技术创新仍在推进,将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另外,行业预期与估值逐步调整,重新回到合适的性价比位置,亦存在结构性机会。与此同时,随着行业过去两三年的快速发展,渗透率的继续抬升将会遇到一些阻力,需求弹性减弱,另外因产能在2022年的逐步加大释放,供给侧过剩危机逐步显现,部分环节景气度将下滑。
虽有危机存在,但实体经济依然支持景气度,新能源汽车方面,新车型仍在推出,原有主力车型继续深入下沉;美国市场销量仍有继续翻倍可能。光伏过去一年受到的成本上涨压力影响,仅较为肥厚的高价业务需求得到满足,2022年随着各环节逐步降价,将激发终端的低价需求,以量补价,走量与份额提升将成为核心逻辑。
04
电子信息行业:
寻找久期和估值的平衡点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经理钱文礼表示,从久期上划分,半导体、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汽车智能化是典型的大市场长久期投资,而AR和VR、军工电子投资属于中短久期投资。展望2022,半导体设备和材料2022年或将高速增长,另外,随着供应端困境的缓解,电子制造板块的业绩和情绪预计将迎来修复,同时在原材料价格下降,物流和汇率负面影响减弱的情况下,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有望业绩困境反转,在新的产品拉动下增长有望持续2-3年。
落实到2022年投资,看好基本面有支撑,估值有较大向上空间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消费电子、元宇宙进行重点布局投资。元宇宙给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扩张机遇,但其商业模式尚未明晰,应用前景和业绩兑现亦未落地,其投资和业绩兑现久期更长,市场空间更大,起步阶段市场可能给出更高估值。
05
固收投资:
低风险窄幅震荡 多策略择券应变
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长盛稳怡添利债券基金经理蔡宾分析认为,预计2022年度货币政策偏宽松,狭义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存在政策窗口,信用扩张趋势相对确定,票据融资同比回正到顺周期融资见底之间,外部暂无掣肘,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流动性环境向好以及通胀压力缓解,预判债券市场整体风险不高,利率中枢或有所下移,基准利率行至低位,广谱利率仍有跟随下行空间,全年窄幅震荡,但因政策走在市场前,债券市场走势或比2021年更为复杂。
具体到投资层面,就利率债而言,鉴于当前经济超预期恶化导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主要关注中短端品种;信用债方面,因估值分化巨大,2022年可重点挖掘结构性机会,以此作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可转债方面,因目前转债溢价率处于历史高位,后续择券重点关注安全边际,回避高溢价率品种,挖掘部分优质高价且低溢价品种。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过去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5.11%、0.94%、-27.60%、7.32%、-22.25%、23.23%、87.52%、15.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9.26%、8.83%、-4.24%、10.65%、-9.62%、19.92%、15.20%、-0.20%。数据来源:长盛同盛成长优选定期报告,统计日期:2014 年11月5日至2021年9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50%。
长盛医疗行业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过去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00%、4.61%、-18.93%、49.83%、91.20%、12.1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0.49%、4.23%、-20.06%、28.31%、40.13%、-1.04%。数据来源:长盛医疗行业定期报告,统计日期:2016年2月3日至2021年9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80%×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2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
长盛创新驱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过去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34%、-27.24%、33.46%、100.27%、69.9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22%、-9.62%、19.92%、15.20%、-0.20%。数据来源:长盛创新驱动定期报告,统计日期2017年8月16日至2021年9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50%。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过去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6.20%、74.26%、36.10%、88.27%、-24.93%、-0.18%、-33.09%、49.72%、55.15%、8.7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7.63%、33.88%、20.14%、52.21%、-18.16%、10.07%、-28.39%、50.58%、19.99%、4.77%。数据来源: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定期报告,统计日期:2012年3月27日至2021年9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80%×中证信息技术指数收益率+2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
长盛稳怡添利A份额2020年、过去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16%、1.10%,长盛稳怡添利C份额2020年、过去6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72%、0.9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 5.41%、2.34%。数据来源:长盛稳怡添利定期报告,统计日期: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9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1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