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通操作猛如虎不如投基买FOF来源:上海证券报
资产管理大时代,跟着超姐来理财!
今年A股一开市,就遭遇了一股强烈的“冷空气”。半个月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下跌超3%。去年涨幅居前的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等板块跌幅明显,银行、房地产、建筑装饰等低估值板块则逆势飘红。
有股民感慨:“板块轮动太匆匆,忙来忙去一场空。与其忙西又忙东,不如交给公募弄。”的确,随着A股结构性分化加剧,跑赢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在专业能力、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为此,近两年陆续有股民选择将钱交给专业投资者来打理。
不过,在当前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中,虽然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的波动幅度小于个股,但面对震荡市,基民内心的焦虑和股民别无二致。最近几天,基金讨论区关于“出货”和“割肉”话题的热度明显上升。是加仓还是减仓?不同的基民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每个交易行为都会影响到组合的投资收益。
最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以下简称《报告》),通过调研8.5万名基民,展现了当前基民的一系列投资行为特点。接下来超姐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四方面的信息,看看你是“大众中的一员”还是“基金投资中的少数派”。
1.为什么投基金?
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当然是赚钱,但继续追问这笔钱的用途时,答案各有不同,如闲钱理财、日常消费,等等。在《报告》中,专门针对基民者的教育储蓄和养老储蓄的需求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有相关考虑的基民占比74.2%,其中同时考虑两者的基民占比44.8%。
针对教育储蓄和养老储蓄的理财规划,超姐有三点小建议:宜早,宜长,宜科学。一方面,越早开启相关理财规划,持有时间越长,可能更好地享受复利带来的财富增值。另一方面,无论是面向教育还是养老的理财,都属于长期规划,更应注重科学性,按照生命周期对资产进行科学规划和调配。用通俗的话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承受能力有所下降,产品的权益仓位也需要逐步下移,具体可以参考养老目标日期FOF。
2.爱买什么基金?
《报告》显示,基民更倾向于选择购买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前者被七成受访基民选为主要投资品种,选择后者的比例也达到54.8%。
基民偏好权益类基金,表明大家对基金收益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超姐想提醒的是,这类基金的波动和回撤也会更大。Wind数据显示,从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和混合型基金总指数来看,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上述两大指数分别有9年和8年,年度最大回撤幅度超过10%。
3.亏损多少会感到焦虑?
《报告》显示,基金持仓亏损幅度在10%以下时,仅有7.9%的基民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一旦亏损幅度超过10%,出现焦虑情绪的基民比例迅速上升。亏损幅度在10%至30%,出现明显焦虑情绪的基民比例为34.1%。
结合上一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一方面,基民更偏爱具有“高收益、高波动”特征的权益类基金;另一方面,如果把权益类基金指数的回撤视为一个平均水平,那么投资权益类基金至少会让近三分之一的基民感到焦虑。
4.多少人持有单只基金不到1年?
基于七成基民有进行教育储蓄或养老储蓄的打算,可以认为七成基民至少拥有一部分长线资金。但是,从持有基金时长来看,还是有不少人拿着长线资金做着短线交易。《报告》显示,受访投资者中,持有基金时长不到1年的人数为44.1%。
为什么基民持有基金的期限比较短?《报告》揭示了三个原因:一是在进行基金投资决策时,“自己分析决定”的比例为71.6%。二是投资者决定赎回的第二大原因是股市表现不好或有下跌可能。三是影响中长期投资的第一大障碍是基金收益表现与预期不符。
超姐认为,可能有为数不少的基民,基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来选择基金的申赎。如果所持基金短期表现不佳,感觉明显焦虑时,往往会选择离场,最终出现持有单只基金时长不足1年的情况。
5. 影响中长期投资的三大障碍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金收益表现与自己预期不符”,《报告》显示,影响开展中长期基金投资的障碍还包括“基金投资时长与自己希望的周期不匹配”(50.1%)和 “基金选择困难、需要专业的投资顾问帮助”(45.6%)。
在超姐看来,前面提到的这些障碍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选不到适配的好基金。所选的基金,要么是收益未达预期,要么是虽然长期业绩达标,但自己拿不住,而拿不住的原因可能是客观上的流动性需求,也可能是主观上的追涨杀跌。
针对基金投资中的这些难题,如果基民自己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那么FOF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FOF(Fund of Funds,简称“FOF”)是指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它是由专业的基金经理操刀,以公司投研作为基石,进行科学成熟的资产配置并灵活调仓。例如,超姐所在的广发基金资产配置团队,会在充分考虑投资者体验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努力让投资者能拿得更长,从而更好地获取长期的超额收益。(CIS)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