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能改造、加装电梯到引入物业大“管家”,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正走出一条“内外兼修”的路径。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2017年到2019年,本市累计共有243个老旧小区纳入综合整治名单。这243个小区中,有210个计划在改造后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引入社区“管家”。
总结即将结束的2019年,家住毛纺北小区的住户挺开心。今年,小区又办成一件大事——建起了养老服务驿站,“都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改的,大家伙儿很满意。”上了岁数的老住户带头点赞。
三年前,清河毛纺北小区仍是一个“三难”小区:冬天保温难、老人出门难、住户停车难,家家户户对改善老楼品质的愿望都很强烈。怎么改?有没有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毛坊北小区大着胆选择“菜单式”改造,在楼体节能、室内给排水、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类改造项目之外,还增选了加装电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和建设老年服务驿站。这也是北京市首个“三合一”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试点项目。
三年来,毛坊北小区的改造是一步一个脚印。2017年年底,社区4号楼就成功加装起电梯,至今已投入使用14部,在施的还有12部;2018年,立体车库顺利竣工;今年,西南门的养老服务驿站也正式完工。出门有电梯,停车有车库,活动有驿站,成了这个老旧小区的新“标配”。
就像生命会一天天衰老,住宅也会随着时光“变老”。2012年起,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新词汇。楼体增加保温层、屋面增加防水层、墙面粉刷一新……一批建设于1990年前的老旧小区开始试点“穿衣戴帽”。然而,随着改造工作的持续,千楼一面的方法渐渐露出短板。如何让改造走入居民的心坎儿?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7-2020)》中,北京市提出,将在今后四年进行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并采用“菜单式”改造。每个纳入改造的小区,除了诸如抗震加固、节能改造、楼体外面线缆规整等基础类改造外,还可以根据业主意愿自选改造内容,包括增设电梯、补建停车位、太阳能应用等。
从政府“送餐”,到居民“点菜”,新一轮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更关注民生“痛点”。垂杨柳东社区260平方米的破旧围墙,便是通过自选动作完成修整、粉刷,绘上了黄木厂、和平村、北京内燃机总厂等12块双井老地标。
硬件改造容易,改造后的成果如何保持?2018年,北京市又提出,将实施物业管理列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计划。位于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遵循的便是这样一条改造路径。引入物业公司后,今年8月,老山东里北社区启动包括道路修整、绿化整理、室外飞线整理、安装单元门禁等“10+1”改造工程,让老旧小区的环境焕然一新。而朝阳区劲松一、二区的“一街两园”示范区,则是先逐项改造硬件再引入物业,在过半居民的投票之下,首次引入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并按照“先服务,再体验,后收费”的原则,让居民“先尝后买”。
北京市住建委最新披露,在全市已经确认的24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有210个计划改造后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其余33个维持原有单位自管或准物业管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莹莹
编辑:tf008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