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北京出现第一例病例。至今过了34天,北京累计出现了399例确诊病例。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彻底破坏了中国14亿人的春节。之前把动物囚禁在笼子的人类,终于有一天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了。
在这种人人自危的大环境下,网络上出现了新的流行语:治疗一线在医院,预防一线在物业!
对普通业主来说,物业是离得最近的一道“防火墙”。物业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将引起业主的高度重视。一旦物业没有多加防范,致使小区情况恶化,后期疫情发展起来将会十分棘手。
在疫情这场大考中,物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毕竟一切正常的时候,很少人会在意到自家电梯是否消毒、保安是否做好了人员进出管控等极易忽略的地方,更多人则是为了不曾享受到服务却缴纳出去的物业费感到不值。
但是疫情当前,被迫宅在家的业主对物业在为自己做什么保障,抱以极大的关注和期待。
今天叔就带你们看一下,北京小区物业是怎么进行防疫工作的。大家伙儿顺便也比对下,看看你家物业的防疫工作做得到不到位。
如何评判物业公司的防疫工作好坏呢?叔认为,主要还是看速度和效果这两点。
说起速度,北京最快做出反应的一批物业是中海、金茂、龙湖、万科、华润等一线房企。
万科某楼盘的电梯间,贴心地准备了纸巾、塑料袋、温馨提示等。
龙湖物业对社区内进行全面消杀。
中海物业严防死守,对每一位访客进行信息登记、检查证件、体温测量。
保利物业同样在对公共空间逐一进行消杀。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家物业,其实北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区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其中大部分物业都能做到消毒、排查、测温、登记、信息及时公布的基础防疫工作。
另外,有的物业还为疫情隔离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物资、清理室内垃圾、直接送菜上门,甚至在当前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为业主提供口罩、消毒剂等。
PS:叔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北京严控小区名单,放在下面仅供大家参考。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北京近几天的新增病例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尽管大家都在努力防疫,但是在一些楼龄较长的小区和一些防控意识薄弱的小区,物业作为有限,公共区域的消毒防疫也都没有,让很多业主都无法放心。
之前就有住在老城区的朋友跟叔抱怨,自家的物业有就跟没有似的,平时有点什么事,都是一群居委会的大妈大爷负责。
在老城区,这种情况极为常见。
叔朋友住的那个小区,听说就在小区门口摆了张旧桌子,上面放着返京人员登记表,边上的值班老大爷时在时不在的。
说白了,如果真有确诊患者趁机溜进小区,都没有人知道。
这个小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分配的公房。小区没什么,平时就看门大爷负责安保和维修等工作,但是经常找不到人。
现在大爷又多了一项工作,督促返京的人员进行出入登记。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想要寄希望于大爷一个人把防疫工作做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过即便有的小区看似做好了防疫工作,实则漏洞百出。房叔之前在某个防疫群里看到,有个群友住在丰台河西的一个小区,邻居刚从山东返京。
即便小区要求返京人员需要居家隔离14天,但是邻居还是经常进出,好像没受什么影响,反倒是搞的群友自己害怕了不敢出门。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叔公司的小同事们基本都是在北京租房住,返京居家办公都是必走的一套流程。本以为物业会严格管理,但是等到返京了才知道隔离基本靠自觉。
好一点的物业会隔几天打个电话问下你身体状况,不好的基本就是返京当天说声,之后就渺无音讯了。
一场疫情,物业的执行力高下立见。
透过以上好坏物业的不同作风,叔倒认为此次疫情对于买房人来说,是那么一次认清物业价值的机会。
此次疫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物业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物业的品牌、服务、口碑更能左右大家的决策。
虽说我们买房,历来都是先看价格和地段,但是对于物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十年前买房大几率会为了贪图便宜,因为物业费太贵而放弃一套房,但是同样的事情放在现在,放弃的几率逐渐变小。
因为我们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物业费最终有大部分还是会用到对小区的整理和维修上,物业费便宜了,最后倒霉的是业主。
叔认为,未来在影响房价的众多因素中,物业所占的比重会越占越大,经过此次疫情,相信大家已经心中有数。
最后给大家算一笔帐:
假设一套房子总房款500万,那么一般物业费在10年中是总房款的3-5%左右,也就是15-25万,
10年后房子设备设施保养的好,升值10%,即便交了物业费,业主还能赚个25-35万;
10年后房子设备设施保养不好,贬值10%,即便省了物业费,业主却还要赔25-35万。
更别说小区内的各种机器设备,包括电梯的维修,如果缺乏必要的保养很容易出毛病,这个时候还要动用大修基金,麻烦更多。
总而言之,好的物业会让房子更保值。
所以房叔奉劝大家,在选物业的时候记得不要贪小便宜,尽量选择小社区大物业,大概率可以收获一个不错的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