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能让我生气,
但《完美关系》和《安家》可以。
《完美》演到男女主初kiss了↓
按理说挺甜的吧?
但这个吻来的有点莫名其妙。
前一秒还在说男主“不能跟女性亲密接触,接吻也不行”:
下一秒就亲上了?
是想说爱到深处情不自禁,所以能战胜一切疾病...
包括焦虑症?
另外这个镜头也不够美。
江达琳终于剪了短发,
但这个妆容和打光依旧不可:
甚至在这么重要的一个镜头里,竟然还能看到她的皱纹↓
不是对长皱纹不满意,
是在气后期没有拍出理想的效果.....
算了,反正这部剧的风评靠一个吻也救不回来。
播了三十多集,豆瓣只有4.0↓
我每天都在被女主的沙雕言论震惊。
她在国外上学的时候被房东骗了,
但得知理由后表示非常理解:
“原来我的房东拿着骗我的钱去做慈善了,我心里舒服多了”
?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不敢相信这是芒果台上星剧里能出现的台词。
江达琳,27岁,研究生毕业,独立女性,
一个公司的总裁,每天不是谈恋爱就是和卫哲互怼。
理解,导演想塑造职场剧女主的成长逆袭,
但这都播了一大半了还是这个人设,贵总裁是不是成长的太慢了?
无法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理解江达琳的所作所为,
她不是傻白甜,可能只是单纯的傻......
在女主的对比下,男主成了讲道理有耐心有礼貌挽救一切的温柔大神......
说真的,我很担心类似剧情对下一代的影响,
该不会真的有人以为只要够傻,就一定能等来一个霸道总裁的男友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吧?
佟丽娅因为演了这个角色“风评被害”,
殊不知她有可能就是按剧本演的↓
“瞪”×10010▽
是不是“瞪”了?
“尴尬”▽
够尴尬吧?
所以说这口大锅不能让演员一个人背。
《完美关系》讲的公关行业的事,
但真正搞公关的却表示“雨我无瓜”↓
影视剧多少有一些夸张,但夸张到脱离现实...
真的不必。
头一次见到一部剧里光惹人厌的角色就能数出一个巴掌。
比较突出的,一个是崔英俊,
渣男人设集大成者,找小三吃软饭,该干的都干了:
另一个是马邦妮,
江达琳的闺蜜,为了满足虚荣心甚至把自己的男友带到别人家过夜:
崔英俊渣的可以理解,但马邦妮这条线确实加的莫名其妙......
安排性格鲜明的角色和波澜起伏的情节可以为故事发展服务,
但前提是这样的设置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为了气人而气人,为了夸张而夸张,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我仿佛看到了写高考作文时硬凑字数的自己.....
再说《安家》。
应该都知道了吧,它和《完美关系》是同一个导演,
甚至共享部分配角。
这边的渣男和合伙人↓
到了隔壁都得去卖房↓
不知道是不是团队配置差不多的原因,
两部剧比着气人。
你有崔英俊,我有张承承↓
你有马邦妮,我有朱闪闪↓
张乘乘,
韩剧式演法第一人,
很多人看不惯她叫男主哥哥,
教你一招,把“哥哥”转换成“欧巴”试试:
是不是适应多了?
目前来看,
这个角色的出现主要起到俩作用:
1、给男主塑造温柔暖男人设;
2、反讽
“我只是犯了一个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只不过我是女的。”
要不“你在外面也找一个”
有被笑到。
按理说这样的角色在一般剧里最多“活”两集,
没想到她直到现在还在疯狂出镜......
咋滴,上头有人啊?
一查,还真是↓
朱闪闪。
她的出现让我怀疑自己混了个假职场。
作为房产中介,没开过一单,拿着底薪理直气壮混了两年日子:
让干啥不干啥,跟刚来的顶头上司各种一哭二闹三上吊:
这样的废柴没被开除的理由竟然是,她是这家店里的团宠。
我宁可相信店是她家开的......
以后再有人问我“你以为公司是慈善机构啊?”
我就把朱闪闪的名字报上去。
女主房似锦。
万幸,不是傻白甜。
走励志人设↓
张口闭口“不干活就会死”
新官上任就签了好几单。
乍一看挑不出毛病吧?
然而随着剧情发展,她最近也被吐槽了。
为了赚钱“急功近利”不顾后果,抢别人单却不允许别人抢单.....
女主有让人生气的地方,男主最近也正被吐槽中。
在一部分观众眼里,徐姑姑温暖善良,热心助人,
从不争鲜花,自愿当牛粪: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
男主就是个傻白甜老好人,
所谓的业务能力只存在在别人的嘴里...
“房似锦天天出去跑业务,你干嘛了?”
在最近的采访里,罗晋也回应了大家对徐姑姑人设的质疑↓
“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是徐姑姑自己认为的,当然有很多人会认为他的价值观不正确,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这就是人物带来的可以探讨的地方”
至于作为店长的业务能力不能服人,他是这么解释的↓
“他已经进入的是一个管理层.....他的业务能力其实是他的前瞻性”
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不过还是觉得男主设定过于理想化。
“前期男主祖师级圣母,后期女主智商下线”
目前为止,关于男女主的人设都出现了有争议的部分,
也许是每个人的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
但确实也反映了,编剧和演员在对角色的处理和创作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其实《安家》播到现在,最让人气愤的还不是上面这些剧情,
而是讲述房似锦和徐姑姑原生家庭的部分↓
房似锦家:
爸妈重男轻女▽
弟弟背地里要钱▽
徐姑姑:
爸爸出轨,妈妈抑郁症跳楼....
朋友们,我好不容易治好的“原生家庭ptsd”又犯了,
即便知道房似锦是有原型的.......
遗憾归遗憾,
但说好的正儿八经只搞事业的职场剧呢?
怎么又有家庭狗血伦理剧内味儿了?
女主不被重男轻女的家庭伤害就不能有出息了?
男主经历过父母离异就一定得恐惧婚姻吗?
2020年了,我们的编剧还在一个坑里打转......
原生家庭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
它对子女性格的影响不止有“重男轻女”一种表现形式,
知乎上有很多真实案例。
比如下面这个↓
(部分节选)
换句话说,现实生活可供编剧创作和发掘的角度有很多。
而我们可怜的观众,
前两年替樊胜美生气,
去年替苏明玉生气,
没想到今年又等来了个房似锦......
当然不止目前热播的这两部剧,
现阶段很多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桥段都设计的太过“公式化”,
为了气人而气人,为了戏剧冲突而刻意铺梗,
最后的结果就是“老梗一堆,千篇一律”,
观众审美疲劳。
一直觉得,影视剧的创作团队要在走在普通人前面,这个国家的影视行业才有希望。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引发的思考还有些局限。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讲职场、讲30+女人的心态、讲亲情,韩剧的高分作品要多很多。
比如去年年底完结的《棒球大联盟》。
9.3分。
新上任的棒球团团长带领球队逆袭的故事。
职场政治,团队竞争,热血追梦,
该有的都有了,
留下的,还有这些台词↓
“(我们)不是凭借信任工作,而是把各自的事情做好”
“不要把心情变成态度”
“没钱所以输了,没请家教所以上不了大学,身体不好所以输了......
环境不可能人人一样,都是用各自拥有的武器在战斗,
如果开始找借口,在相同的状况下还是会输”
9.2分的《melo体质》也很值得二刷。
不是苦逼的女编剧职业奋斗史,是几个30+女生在琐碎的日常中,
学会接受自己↓
“年轻的时候还想过,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性格障碍,但所有人都那样,说明不是障碍,
只是众生皆不同罢了”
学会接受人生↓
“人生就是那么回事,怀抱着少许美好时光的记忆,去挺过大部分必然艰辛的时光”
学会接受......
“钱.....会一直没有”
你看,
无论浅显还是深刻,有价值的表达总能走进观众心里,引起一些思考。
同样是写房产中介,
《安家》的原型日剧《卖房子的女人》,带来的就是另一个维度的体验了。
核心剧情是女主卖房子,
实际上通过找房子展示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群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观:
中日国情和社会环境不同,
我们理解并支持一些本土化的改编,
前提是少点狗血,多点有价值的分享。
作为普通观众,
这句话也想对所有国产剧表达:
为了气人而气人,为了凸显人物成长而强行把主角降智、剧情写俗,
这样的作品观众气了之后也就真的弃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