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腾飞
3月11日,重庆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截至3月10日,重庆全市累计实现生产的规模工业企业(含持续生产)6500家,开工率99.8%。其中,八大支柱产业的开工率在98%以上,汽车和电子两大行业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开工。
这些数据表明,重庆市规模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情况目前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保障重庆2020年的经济发展。作为四个直辖市之一,近年来重庆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据中国投资协会、瞭望周刊社《环球》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调研编制的《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重庆市以绿色指数88的成绩位于第6名。
发展绿色经济
2018年以来,重庆市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强化“上游当担”,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谋划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363.1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各季度增速均保持在6.0%以上。
作为传统制造业重镇,重庆将环保产业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产值持续增加。据统计,2018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在重庆GDP中的比重上升至52.3%,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2.7%。
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民生改善。2018年,重庆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933元,比上年增长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386 元,比上年增长 9.2%;人均消费支出 19248 元,比上年增长 7.5%。
重庆市的经济虽然稳步增长,但也面临诸多压力。例如,投资增量持续动力不足,消费增长面临多重制约,创新环境营造和创新政策保障的竞争力不足,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要素成本上涨双重压力等。实际上,在2018上半年,重庆的经济发展甚至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也导致重庆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中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
加强绿化
作为工业城市,重庆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而加强城市绿化是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率,重庆市在2017年实施了生态修复、绿道绿廊、公园绿地、园林景观、数字园林管理工程等“五大工程”。截至2017年底,重庆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5908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3249公顷,全年新增城市绿地2493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782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平方米/人。
在2018年,重庆制定了全市国土绿化三年提升行动。截至2018年年底,重庆全市已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59430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7852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63601公顷,城市公园528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3%。
“三年行动”也提出,到2022年,重庆主城将增加城市绿地3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改建社区公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300个,新改建一批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城市生态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其中,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全面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目标。
降低能耗,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绿化对净化空气起到了一定作用。2018年,重庆全市空气质量创历史新高,优良天数有316天,同比增加13天。其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96天,良的天数为220天,且全年无重污染天数;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40微克,同比下降11.1%,创历史新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5,“重庆蓝”成为常态。
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仅依靠城市绿化,更主要的是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程措施2700余个,淘汰老旧柴油车1.7万余辆,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112家,整治餐饮油烟2200余家。其中,工业去产能持续推进,低端落后产能逐步退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能源消耗降低,逐渐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推进绿色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市民在生活中注意减少耗能和污染。由于重庆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后,相对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也比较低,为3.9吨标准煤/人。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4%。其中,成品油消费量增长3.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4.5%,电力消费量增长11.8%。但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共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717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量达79.8万吨,综合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7%以上,危险废物规范化督查考核达到国家A级要求。
道路交通噪声成为隐患
《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除了重庆市的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其噪音治理也在不断进步。实际上,重庆市制定了连续三年的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推进施工噪声专项整治和商品房噪声污染公示。
2018年重庆强化噪声监督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查处夜间建筑施工、交通噪声等突出违法行为14.2万起,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到95%。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4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5.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5.1分贝,全年环境噪声等级53.1dB,12369全年噪声污染投诉总量同比下降9.5%。
虽然重庆的噪声投诉有所下降,但报告显示重庆噪声问题举报在本地全部举报中的占比超过 50.0%。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重庆道路交通噪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2020年是推动重庆全域绿色发展的关键之年。重庆市在生态保护修复同步开展时,还需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