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以“阿龙说海淀,溯源传福祉”为主题的世华龙樾·樾读会如期举行,项目特邀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卢文龙老师做客樾读会现场。业主云集,媒体齐聚,每一位到场嘉宾对海淀百年人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期待与阿龙老师一起循着海淀的文脉足迹,跟随历史的人文记忆,去重新发现海淀的全新内涵。
何为上风上水上海淀?
“何为上风上水上海淀?”伴随卢文龙老师抛出的问句,“阿龙说海淀,溯源传福祉”世华龙樾·樾读会的帷幕正式拉开。期间,阿龙老师侃侃而谈,从古人智慧的卦象到北京皇家的御用之水,将这“三上”如何得来的缘由逐一说来,引得到场嘉宾们掌声频频。
【何为上风】
清代文人震钧著《天咫偶闻》称:“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因为在四九城老百姓心里,西面是上风上水之地。上风,风之上端;上水,水之上游,污染少,空气好,还有青山云袅袅,上风上水的说法从北京建城以来一直有之。
【何为上水】
北京故宫的水源均来自玉泉山中的泉水,水质优良。海淀地处龙脊背上,地势自然比其他地方高许多,龙头为玉泉山日夜不停的喷吐着清冽的泉水,一部分涌入南面进北京城,被乾隆皇帝题名“天下第一泉”誉为“皇家御用之水”,故为上水。
【何为上海淀】
从金代开始,海淀便是士族造园筑室的首选之地,文人雅士、富商巨贾建宅的最佳首选。
相传金朝的金章宗时就在玉泉山有行宫,到了元朝更是大神们的避暑胜地,建有昭化寺,明朝时又曾建了华严寺,后世更有纳兰性德的桑榆墅纳兰园、曹雪芹的故居西山黄叶村,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方山水胜境,成为了承载中国文化及精神气象的人文场域。
滚图
颐和园内的斗拱建筑 感受古代工匠智慧
在讲解“何为上风上水上海淀”的典故后,阿龙老师又将现场嘉宾的思绪带到了这座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表孝顺之意,敬献母后六十大寿的厚礼,而后作为慈禧太后退休后的养老花园改名为“颐和园”,随后阿龙老师依次介绍了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理政之所仁寿殿、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乐寿堂等寝宫。
期间阿龙老师又带着大家一起剖析德和园大戏楼的建筑元素——斗拱。用于支撑巨大屋顶的斗拱,是皇家建筑群结构的关键,由拱形和方斗形木块层层交错叠加而构成,一颗钉子也没用,加之建筑的柱子没有深深固定在地基里,有一定的摇晃空间,这就避免了其直接从中折断,造成整栋房屋的倒塌。包括故宫内建筑结构也是如此,建筑整体有可移动的空间,使其能吸收并释放地震带来的力量保证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从阿龙老师将斗拱结构娓娓道来中,让嘉宾们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古人智慧。
虽已山为名,却是一处皇家园林
西山,是北京城的根脉所系,有“神京之右臂”之誉,确如一只宽厚的臂弯,守护着这一方水土。阿龙老师指向屏幕上的西山美图,将全场目光悉数吸引,作为燕京八景之一的 “西山晴雪”美景跃然屏幕之上,并建议大家前去西山时,深涉其中或远观西山去欣赏西山的美景。
西山名动天下的不仅于景,更有一脉人文风雅。在曹雪芹故居——黄叶村,曹雪芹著写红楼梦时的身影依稀还在眼前,从黄叶村的石阶小路拾级而上,便来到西山深处的卧佛寺,寺庙中一束束含苞待放的腊梅,沁人心脾的芳香,从唐代起至今犹在,每当秋末初冬时节,更有园内的百年银杏树,黄叶漫天引人注目。在幽静的山林中,佛经的诵念声穿越古今……阿龙老师不禁发出“远观西山,这里有百年的人文底蕴,还有北京最纯净的空气,住在这里便是一种福气”的感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大智慧的人,不仅知悉山水品性,也精辟地洞察人的气质和境界。阿龙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带领大家走进海淀的精神世界里,从百年皇家福祉、再到文人雅士的寄居之地,感怀人文远思。
世华龙樾·樾读会始终探寻每一位业主“精神世界”与“人居生活”之间的关系,于无声处回归传承文化的本源,让我们共同期待,世华龙樾·樾读会的更多精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