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寒风凛冽的一月,卢志强把泛海控股(000046.SZ)旗下在北京和上海项目卖给了融创中国(1918.HK)。两年后,差不多的时间,他又把泛海武汉一地产项目给了绿城中国(3900.HK)。
融创与绿城,它们曾在5年前差点成为一家人,但最终以分手告终。这次,它们同为泛海的接盘方,算是又有了小小的交集。
一而再卖项目,卢志强决意撕去泛海的地产标签。虽然,泛海控股的行业分类在一年前已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但它在武汉CBD一共持有约4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
对于老板卢志强来说,一套一套房子卖,也是卖;一个一个项目卖,也是卖。条条道路通罗马。
去地产化
近年来,从国内到国外,泛海陆续转让地产项目。但这次不同。2020年1月,泛海控股的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到现在,刚好满一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泛海抛出了核心地产项目。2019年初,泛海控股以125.53亿元的价格,将上海外滩仅剩的未开发地块董家渡项目与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卖给了融创。2019年3月,泛海控股的目光瞄向了海外地产,转让其拥有的位于美国旧金山 First Street和 Mission Street 的相关境外资产,交易总金额为12亿美元。多次转让后,武汉CBD已经是泛海最为核心的地产项目。本次转让予绿城的地块,土地使用权面积 8.37万平方米,定价30.66亿元。此前,泛海曾多次为武汉公司增资。2014年,泛海控股以自筹现金或债转股的方式为武汉公司增资46亿元。同样2017年泛海控股以自有资金为其增资50亿元。2018年,泛海控股为武汉公司引入杭州陆金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杭州陆金汀”)及其30亿元投资。不过,在经历转型阵痛时,泛海曾想过剥离这个核心项目。2018年1月15日,泛海控股停牌,拟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出售武汉公司股权和境外中泛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资产。近三个月后,泛海控股以推进重组的“有关条件尚不成熟”为由,终止了这次重组并复牌。泛海控股剥离武汉中央商务区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2020年,泛海先后两次,以总价79.5亿元的价格,受让杭州陆金汀持有的武汉公司9.7447%股权。泛海控股称回收武汉公司股权是为了寻找新的战投,但市场上也有传闻称,其是为进一步去地产化做准备。据披露,此次向绿城转让的地块并未报建和开发,转让后,泛海控股将获得12.51亿元的收益。金融资产5年8倍“切割”武汉CBD,或许只是开始。2014年,泛海控股提出了企业战略转型发展的决策,由单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向涵盖金融、房地产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转型。一年后,泛海控股表决通过新一任董事会,新增选的9名新晋董事均来自于非地产领域。有地产操作经验的原高管团队退出董事会,而有着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履历的高管进驻泛海控股董事会。在此之后,泛海的金融属性开始凸显。乐居财经查询财报发现,截止2016年底,泛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104.26亿元,较2015年底的48.74亿元,暴增超过一倍。
此后,金融资产逐年走高,直到2019年6月底,交易性金融资产达到455.37亿元,首次超过货币资金总量,资产范畴扩大至债券、股权、基金、信托、可转债、不动产投资、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截止2020年9月底最新数据,泛海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408.3亿元,是货币资金的2.2倍。5年时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近8倍,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从4.9%升至29.16%。相反的,从2017年起,泛海控股存货值持续下滑,从800亿到600亿左右,缩减近1/4。当然,仅从以上数据观察,不足以窥探泛海转型全貌。不过,通过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看到,近年来,泛海在金融业务上持续加码。2020年1月,泛海控股的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如今,泛海控股金融业务已形成以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为核心,涵盖证券、信托、保险、互联网金融、期货等金融业态的金融板块布局。
据2020年中报披露,泛海控股营收为54.62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营收约2.9亿元,同比骤降72.25%,占营收总额的比例仅5.33%;期内,信托、证券、保险行业营收占比超过9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