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多措并举全面落实“房住不炒”
作者:一财评论员
房地产作为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大的民生问题,目前阶段理应全盘统筹、综合施策,最终让“房住不炒”精神落地。
自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用来定调当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在热点城市房价接连上涨的背景下,为落实“房住不炒”,今年相继出台了系列有力举措。
近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随即,深圳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按季度对涉房贷款进行排查。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深圳、上海、广州、杭州为代表的热点城市房价高位放量上涨,并在今年1月开始蔓延到金华、泉州、扬州等三线城市。房地产行业非理性繁荣的负面影响无需赘言,而这一轮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之一是低息经营贷等信贷资金的违规涌入。
从当下局势看,如果不坚决打击经营用途的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将遭遇挑战。从最近各家银行最新公布的年报不难发现,银行涉房贷款2020年度增长较快,其中建行、兴业、招商、中信、邮储上限超标。而且,由于住房贷款的收益率高于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不良率又明显低于公司类、零售类贷款的不良率,一直备受银行“偏爱”。
因此有理由相信,低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屡禁不绝,一定程度上源自银行内部利益驱动。所以,信贷资金是否违规进入楼市,仅让银行自己检查、自己报告,说服力不够。在核查过程中,地方监管更应回归监管本位,防止与被监管对象因走得太近而“灯下黑”。
除了严查本应用来支持小微企业的低息贷款流入楼市,通过稳地价降低房价上涨预期也是最近备受关注的政策。今年2月底,在自然资源部牵头下,全国22个城市住宅用地实施“集中挂牌、集中供地”两集中供地新政,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显然,集中供地会让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引导房企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去争取自己最擅长的地块,毕竟在同一时段可以动用的资金量有限。截至目前,已有南京、广州、成都等地出台了两集中供地新政,部分细则可圈可点。如某一线城市设置了与拿地数量相关的“受让管理”指标,该项占45分,规定房企每成交一幅宅地,相应减扣15分,45分扣完为止,此举意在防止龙头房企凭资金实力猎得大部分土地,形成寡头垄断;成都规定超出“三道红线”的房企禁止参与土地竞拍,有利于引导房价加速去杠杆。而拍卖规则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地块溢价率超过10%触及熔断机制,将转为一次性报价,报价最接近平均价的房企胜出,将有效控制房企高溢价拿地。
稳地价、防范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之外,大城市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不重返依赖土地财政老路则是一贯的。日前,南昌发布房产新政,部分条款涉嫌刺激购房需求,与“房住不炒”精神不符,被住建部紧急叫停。这一“杀鸡儆猴”的叫停,对于想通过刺激楼市走回土地财政老路的大城市,具有明显警示作用。
当然,平抑热点城市房价还需要增加多渠道的有效供应等举措,房地产作为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大的民生问题,目前阶段理应全盘统筹、综合施策,最终让“房住不炒”精神落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