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北上深,毕业生最爱去哪座城?清北名校生的就业去向定名次

北上深,毕业生最爱去哪座城

文/俞杨

图/图虫创意

就业、安家、生活,择一城终老。

临近毕业季,大学生正面临人生的第一道抉择。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这些毕业生即将流向四面八方。

北京、上海、深圳,我国GDP前三的一线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众多,究竟毕业生最爱去哪座城市?

上海

中国城市GDP第一,坐拥14所“双一流”高校,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无需赘言。

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今年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中,上海第一。

前程无忧《2021年校园招聘白皮书》指出,在就业城市选择上,上海受青睐程度排名第一。

2020年上海以38701亿元位居中国内地城市GDP首位,高于北京的36103亿元,比第三名深圳的27670亿元多出一万多亿。拥有大量跨国企业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机构,上海总部经济突出。

选择一线城市的毕业生,主要考虑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发达,意味着提供的就业机会多。更重要的是,社会分工细化,让专业的对口性更强,利于刚步入职场年轻人的成长。

近年来,上海人才政策颇有开放之势。早在2018年,上海以“北大、清华应届生可落户”为试点,出台政策指明清北两校本科毕业生符合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

继对清北毕业生抛出橄榄枝后,《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发布,将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海对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东师大4所高校的毕业生也友善招手。

从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本科生留在上海的比例在70%左右,往年(2017-2019年)本科生留沪率仅53%-55%。

今年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居住证积分和落户政策,加大新城对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

与此同时,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对长三角其他省份的人才“虹吸效应”显著,江苏、浙江的高校毕业生除本省外,几乎都将上海作为就业的第二选项。

长三角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群,GDP总量超过20万亿元,远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麦可思《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最高。

深圳

深圳特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昔日渔村成为今天的国际都市。

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深圳是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高的城市,也是对外埠毕业生吸引比例最高的城市。

根据深圳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79%的毕业生留在深圳工作。中山大学毕业生在广州就业得天独厚,2018年也有23.99%的中大本科生选择在深圳就业。

广东坐拥深圳,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不但拥有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拥有如华为等对理工科人才有大量需求的重点企业,吸引着周边湖北、湖南,甚至更远的东北毕业生跨山越海而来。

2018年广东一跃成为武大毕业生最爱去的省份,去广东就业的武大本科毕业生比例比留在湖北的还要高出约3%。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选择广东就业的比例,也超过了本省就业率。

南深圳、北武汉,湖南强邻环伺。从两所985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中南大学本省就业率仅27.79%,湖南大学亦低于30%。

毕业生本省就业率排名更靠后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东北等地。2019年哈工大仅有不到12%的毕业生留在黑龙江,19.5%的毕业生从北到南几乎跨越整个中国去广东就业。2019年东北林业大学有17.93%的毕业生前往广东,居于首位。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分会秘书长陈志文指出,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意味着发展机会更多待遇更好,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发展机会的过程中,竞争选聘更为规范更为公平公正。

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薄底的高等教育并存,深圳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求迫切,近年来深圳本土高校数量、大学生数量迅速扩张。

2020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迎来首批入驻新生。研究院成为主流形式,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山大、厦大、湖大、南开、兰大、西北农林10所985高校,均在深圳设置了研究院。

深圳本土大学也在加快步伐,深圳海洋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高校均在筹建中。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达到20所左右。

北京

北京拥有我国数量最多的“双一流”高校,67所本科层次高校中“双一流”高校就有34所。

但在58同城《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北京与前三的上海、深圳、广州不在同一阵营,排在成都之后。在BOSS直聘《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中,北京无缘前三,无论是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还是对外埠毕业生吸引比例。

985毕业生是大学生中的精英,清北名校生的就业去向,很能代表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倾向。

根据两校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清北本科毕业生留京率都不到2成。而且,这已经是清北毕业生留京率连续多年下跌了。从2013年到2019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从71.79%跌至16.07%,清华从30.7%跌至18.20%。

而在前程无忧《2021年校园招聘白皮书》里,北京虽然排第二,但排第一的上海,受青睐程度要远远高于北京。

数据显示,上海毕业生的留沪率要高于北京毕业生的留京率。北京高校毕业生平均留京率在52%左右,上海则在72%左右。其中,清北本科毕业生留京率跌破2成,上海交大的本科毕业生留沪率一直在5成以上,2020年更是突破70%。

其实从工作机会来看,以互联网、文化传媒等行业为例,北京的机会要高于上海。DT财经数据显示,北京新经济上市公司,包含TMT、互联网、医疗技术等高科技行业,数量比上海多三成。

能否在一座城市落户,是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着重考虑的因素。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户籍制度在现阶段影响到人的就业、安家,没有户籍人就缺乏归属感。不是年轻人在乎户籍,而是有被户籍束缚、限制的感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