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选购蒙古族服饰
展示非遗技艺
非遗活动吸引了小朋友
现场做糖画
非遗美食飘香、非遗文艺展演精彩、非遗小物件吸睛……1月14日,内蒙古2020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主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展览馆、自治区非遗中心、各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当日,各类精彩的年俗活动轮番上阵,各种年俗食品、饰品琳琅满目,让整个城市年味十足。本次活动将持续到1月18日。
草原非遗文艺展演
一走进内蒙古展览馆,楼门口的“草原非遗轻骑兵赴贫困旗县展演”活动精彩启动,二人台、地方民歌、蒙古族长调……演员们在寒冷的“三九天”演得卖力,观众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来自黑龙江省的马女士边看节目边拍手叫好。她准备回家前买点地方特产带回去,没想到碰上这么有年味的活动,既满足了人们购置年货的需求,又宣传了地方特色文化,让她对内蒙古的新年也增添了一份期待和好奇。
“这是启动仪式,接下来我还要去贫困旗县进行展演,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给他们送去新年祝福和快乐。”一位科尔沁民歌演员说道。
这支“草原非遗轻骑兵”是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的11个旗县抽调的50名非遗传承人和文艺演员组成,他们编排了传统音乐戏剧节目、传统技艺展示项目20个,准备赴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化德县等贫困旗县开展非遗展演下基层活动,为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广大群众加油鼓劲。
非遗年货走进生活
卓资山熏鸡、四子王旗奶食、太阳花饰品……在展览馆二楼,从地方小吃到年俗摆件,既美观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展选购。
“以前总觉得非遗文化离生活很远,没想到非遗也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年过的才有意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李女士在“2020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中购买了蒙古族手工奶糖、马鬃绕线香包和鼠年剪纸等物品,她还准备这一两天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氛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货展中展示了从全区12个盟市筛选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类等120多个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组织了180多名传承人参展。展览包括“食在过年”“趣在过年”“美在过年”3个展区。
“食在过年”主要展示手工制作的各种饮食类非遗项目;“趣在过年”主要展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工艺品等营造春节气氛的装饰类非遗项目;“美在过年”主要展示服装、服饰、刺绣、染织等与衣着有关的非遗项目。
展览现场,每个展位都有图文介绍、互动体验、现场访谈、传承人展示技艺、展销产品等方式进行集中展览,让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增添了浓郁的传统年味。
值得关注的是,1月17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展览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将首次开放夜场至21时,方便群众参观参与,感受年味。
零距离体验非遗工艺
年迈的额吉现场做蒙古族毡绣、非遗传承人糖画秀、绣娘大展蒙古族刺绣技艺……当日,在“传统工艺振兴——自治区试点项目成果展”中,12个被列为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试点的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试点项目的19名传承人现场展示,为大家呈现非遗传统工艺的精湛绝妙,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我区拥有自治区级传统工艺项目250多项,占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一半以上。振兴传统工艺,对于传承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就业增加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从众多传统工艺项目中,选取蒙古族皮艺(皮雕画)、六合枕制作技艺、蒙古族毡绣(巴尔虎)、蒙古族毡绣(苏尼特)、蒙古族金银铜器制作技艺、非遗+民宿、芦苇画、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和林格尔剪纸、蒙古族服饰(察哈尔)、达斡尔服饰、鄂温克服饰12个项目,列为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试点项目。通过政策指导、资金扶持、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赴先进地区调研考察、参与区内外展览展示活动等手段,各项目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
“小年”祭火不容错过
腊月二十三祭火节,是蒙古民族古老的、重要的民俗节日。记者在当日的活动中了解到,为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力量,1月17日(腊月二十三)18时~21时,内蒙古展览馆还将联合内蒙古民俗学会举办“同祭一撑火共圆中国梦——腊月二十三祭火活动”,并作为展览馆“传统文化月月传”社会教育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将邀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和各族各界群众参加。展览馆广场居中安放火撑子,用五色绸缎和哈达装扮;四周竖立6根蓝色圆柱,用灯光装饰,寓意夜空星光;外围是4顶蒙古包,图案用灯带装饰。展览馆内,“内蒙古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同步举办夜场活动;“红色影厅”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并与成就展相结合,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
届时,首府各族群众将共同参加祭火仪式,在蒙古包中共享阿木斯(祭火饭),“草原非遗轻骑兵”与群众联欢,共同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体验非遗之旅
在整个活动中,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只见他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有的在剪纸,有的在捏面塑,还有的做起了糖画。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活动期间,我们还开展了‘传统文化月月传’和‘传统工艺大课堂’,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接触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从而爱上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内蒙古展览馆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传统文化月月传”是内蒙古展览馆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在1月14日至18日期间,将集中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有“写春联·剪窗花——最红中国年”“勺为笔·糖为墨——最甜中国年”“绘福禄·秀花艺——最美中国年”“麦秸画·石粘画——最靓中国年”“品奶食·做点心——美食中国年”和“搓莜面·捏面塑——老味中国年”等。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通过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现场访谈等方式,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为振兴民族传统工艺、培育民族工艺品牌,内蒙古展览馆还推出“传统工艺大课堂”社会教育活动,组织传统工艺从业者开展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普及推广传统工艺,推动创新创意,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1月14日至18日,将开设面塑、蛋雕、剪纸、布贴画、马头琴制作、书画、国画、插花艺术等8个项目的传习活动。(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马丽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