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产业或发达地区说‘共享’,毫不稀奇,而在河套‘小农经济’烙印深厚的传统产业建‘共享工厂’,那可是险象环生。”五原县大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飞云说,“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转型、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大潮面前,经历过市场起伏体验的企业,必须选择变中求生、创新求强”。
河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葵花种植加工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1/4,产量占全国1/3。五原县地处河套腹地,共有籽仁类生产加工企业165家,但普遍规模小、生产分散。“家家上设备,购销压抬价”,单打独斗,窝里混战,结果“纷争乱序,耗资增本”。面对如此窘境,作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大丰公司投资8000万元,组建15条籽仁类生产线。邀请分散的、有合作需求的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商家“拎包入住”“共享工厂”。
主要从事葵花籽、南瓜籽生货原料购销、加工的万德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利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过去租用的旧厂房占地4亩,空间小、环境差,仅容得下色选机、比重机、去湿机等简单设备,人工接袋,储料没罐,低效低能。受到了扩大再生产资金、空间的瓶颈限制。以前接订单只选小厂,不敢拿大单。因为占资大,标准高、时限短,履约难。对方对企业的产能、品控、资信要求严。
今年5月,“商机感”极强的任利平,果断决策“腾笼换鸟”,把万德公司首家植入“共享工厂”。在“新厂区”利用全自动、现代化生产线,3天即可完成百吨订单。到目前,已为国内籽仁龙头企业——洽洽公司交货1000多吨。
堪称“天量、神速”,是“共享的花朵”。
同时他还得到了更意外的收获,即过去接单以低端客为主,利薄量小,设备、时间利用率仅有50%。现在高端订单增加,全年满负荷生产。
任利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进入“共享”后,生产空间大了四五倍,产能提高了2倍,人工成本由原来的80元/吨节约为40元/吨。
大丰公司“共享工厂”模式创新初战告捷,生产要素、资源得以重组、优化,传统生产的“成本高,贪大求全、重复建设,小马拉大车”等弊端得以排除,先进技术和互联神器得以利用,企业形象和品牌内涵得以深耕,产业劳动分工得以细化,为微创企业秒速起步、大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
“一站式综合服务电子平台”中的“统一分配签单量、统一生产加工、统一订购包装、统一物流、统一报关报检、统一签购订单”实现了高速高效高质量。在诸多“统一”以外,还兼有了为小微企业融资的功能。
在兴凯商贸的“共享”厂房里,发往土耳其的220吨葵花籽订单即将加工完成,发往伊拉克的120吨订单又要马上启动。董事长邬学忠高兴地说,加入“共享工厂”以来,正值旺季,机器不停,订单常有。
该公司入行葵花子采业已有15年,多年来想发展出口业务,但资金、资质、人才均受制约。今年6月入驻“共享工厂”后,破天荒地分享了资金和外贸订单。“共享工厂”将园内企业信息集录,由大丰公司统一接单,各家工厂量力点单,兴凯已先后接单5批。“我们只管做好产品、质量,跟单、报关报检等都由共享平台去做。”在“共享工厂”的帮助下,他们已为瑞典、土耳其等国成功出口葵花籽1000吨,下步计划与他企抱团继续做大出口业务。
截至目前,五原县入驻“共享工厂”的小微企业、合作社达18家,还有22家已签入驻协议。
“共享工厂”的尝试,已使河套地区籽仁加工类企业阔步先行,其他立志向绿色、有机高端方向发展的企业,也在“开放、创新、集约、互联”上动脑筋、谋变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梁海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