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发生后,短时间呈上升趋势,病毒传播汹涌而上的架势,一度引发了民众的担忧与恐慌。不可否认,疫情暴发给人们带来生理上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担忧和恐惧是难免的,但切不可盲目恐慌、过度焦虑,更不可跟风传谣。科学、理性认知疫情,筑牢民众的心理防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决条件。
对未知的、不确定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在这次疫情当中,发热患者被迫封闭隔离而出现的恐惧、孤独;医务工作者和一线防控人员压力过大、高负荷运转而出现的疲劳紧张甚至透支崩溃;民众对于不断更新的数字、疫情发展变化的担心等等,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焦虑、恐惧之余,更多人选择的是积极面对,掌握科学方法、提高防护意识、及时接收官方信息、全力投入救治……这些都产生了正面效应。随着对病毒的深入研究,不断传出的好消息也增强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民众产生超出理性的恐慌。比如,对双黄连口服液的疯狂抢购、对蔬菜食品的大量囤积、对武汉返乡人员的敌视和排斥、对确诊病人的骚扰和谩骂、对疫情防控的质疑和挑剔、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指责和埋怨等等,甚至还有个别人在不加判断的情况下造谣、信谣、传谣。
当下,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正确处理和消除恐慌,筑牢民众心理防线也是一项必须直面的任务。如果说良好习惯是对疫情最有效的防护,乐观自信则是最强大的免疫力,科学理性更是必不可少的“疫苗”。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指导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文件的下发,可以说正当其时。
一方面,各地区政府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在有效阻断传染源,防止疫情传播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宣教,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引导民众理性对待疫情,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广大民众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辨别能力,相信科学的力量,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理性应对的社会氛围。疫情面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必会夺取抗击疫情最终的胜利!(刘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