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7日电(记者李云平恩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管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汇聚全民力量,坚决打赢这场战“疫”。
严格管控,“四级网络”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巴彦淖尔市及时启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成立由市委书记常志刚任组长、市长张晓兵任副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成立10个专项工作组,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各旗县区、各部门上下衔接、各负其责、分兵把守,构筑旗县区、苏木乡镇(办事处)、行政村嘎查(居委会)、村民牧民小组(居民小区)四级疫情防控网络。
乌兰图克镇红旗村地处临河区交通要道,下辖10个村民小组,有465户、1145人,占地2.3万亩。面对村民小组之间居住分散、人员流动大等情况,红旗村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由村民小组长任“小网格长”的9个疫情防控“小网格”,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拉网式排查、宣传、管控。
据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史敬义介绍,这9个“小网格”的所有成员每天深入农户家中、集镇商户、园区企业、幸福互助院(养老院)等防疫一线,开展“地毯式”走访、摸排、宣传、劝导、体温检测等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有效防止疫情输入、输出和蔓延。
如今,红旗村各个村民小组均在省道、县道、乡道、村口等重点路段设立固定堵卡点,并发动党员、群众、村民代表实行24小时不间断堵卡管控,有效防控外来人员“输入”和当地重点人员“输出”,打好内外结合防控战。
乌兰图克镇党委书记尚永亮说,该镇以“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为切入点,在全镇建立由镇主要领导负责的“大网格”,在14个行政村均建立由包村领导、村支部书记负责的“中网格”,在120个村民小组均建立由村民小组长负责的“小网格”,做到上下联动、建牢防线、同步推进。
据介绍,乌兰图克镇按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整合力量资源,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整体联动、运转高效的基层疫情防控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开展防控工作,实现“排查、宣传、劝导、管控”全覆盖。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临河区紧盯“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自治区外、市外自治区内、临河区外市内”五类重点人员,认真排查、建立台账。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干部联合镇卫生院、派出所等单位工作人员,对武汉、湖北其他地区输入人员进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并实时监管人员活动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实效。
目前,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下辖的所有乡镇苏木(办事处)、行政村嘎查(居委会)、村民牧民小组(居民小区)均建立防控网络,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的农牧民和居民均吸纳为网格化管理成员,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疫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科学防治,“四个集中”提升患者救治能力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巴彦淖尔市整合市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防治。
1月29日,巴彦淖尔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地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疫情的发展,轮班昼夜不停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及早研判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市疾控中心现正对全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出防控措施。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发热门诊,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关口前移,对门诊甄别疑似病例同步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所有发热病人进行留观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单人单间居家隔离。
据介绍,巴彦淖尔市现已确定9家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设置了14个发热门诊,预备床位203张,抽调824名医护人员组建了三个批次的医疗救治梯队,并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全面加强医疗救治力量。
巴彦淖尔市注重发挥疫情防控专家组作用,在自治区下派2名院感监督指导专家的基础上,巴彦淖尔市主动向自治区邀请4名专家,与市级专家组一起开展会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调整方案、对症治疗。同时,邀请各位专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决杜绝发生院内感染问题。
目前,全市正在组建后备医疗队伍,对全市有呼吸专业临床经历的人员进行摸底,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在关键时刻应急出动。
精准施策,“两不放松”保障农牧生产供应
春节过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全区农业大市的巴彦淖尔市在加强防疫的同时为农牧业生产开通绿色通道,抢抓农时保生产,做到防疫、生产不放松。
眼下,在杭锦后旗誉诚育苗责任有限公司的暖棚里,清爽翠绿的蜜瓜幼苗整齐排列在苗盘中,戴着口罩、手套的工人们正忙着打包、搬运,满眼的绿色孕育着勃勃生机。公司负责人杨淑文说:“现在蜜瓜苗的市场行情不错,我们正在抓紧出售,争取在开春赚个头彩。多亏政府给我们开辟绿色通道,否则这些种苗根本运不出去。”
据杨淑文介绍,疫情刚发生时,他们生产的种苗外运困难,眼看就要“长过头”。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给他们办了绿色通行证,指定固定车辆和人员运送种苗,及时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我们的员工都是精挑细选,全部是没有接触外来人史和没有外出的人员,每天都戴口罩、勤洗手,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杨淑文告诉记者。
与杨淑文类似,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乐村村民王东等广大养殖户利用当地政府开辟的绿色通道解决饲料紧缺问题。王东说:“我一共饲养了300多头能繁母猪和幼崽,现在正是母猪产仔、幼崽生长的关键时期,每天必须保证饲料供应充足。政府设立绿色通道缓解饲料运输困难,消除了我们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据王东介绍,在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三张”防疫网络的保护下,他除了保障生猪“一日三餐”之外,还要做好驱鸟灭鼠、饲料消毒等防疫工作。他说:“大疫当前,各级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严控疫情,我们决不能给社会拖后腿,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踏踏实实搞防疫、保生产。”
据了解,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市主要饲料生产企业正在陆续恢复生产,确保广大养殖户的饲料供应。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怀森说:“我们公司实现全员封闭管理,运送饲料的司乘人员不与接收货物人员接触,人员、车辆出入厂区时严格消毒、测体温,全面做好防护措施,实现防疫、生产两不误。”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被誉为“塞外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的农艺园”。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当地千方百计抓好“菜篮子”“肉盘子”,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畅通农畜生产原料、产品运输渠道,保障种植、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巴彦淖尔市农田基本建设、春耕备耕等工作逐步展开,小麦、玉米、向日葵种子货源充足,能够满足备耕春耕生产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