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纪录片《中国医生》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与共鸣。摄制组深入全国6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呈现了20多位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令观者为之动容。尤其是在同心协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观看这样一部纪录片,更让人心生感慨。
医生职业有多辛苦?透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可能会有更深体会。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与病魔抢夺生命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忙到夜里12点是常态,作为本院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的发起者,刚开始每次绿色通道急诊,不管在凌晨几点,他都要亲自到场;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王东进,每天几台手术连轴转,一台手术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他因此患上严重的颈椎病和腿部静脉曲张……即便如此,朱良付依然坚信自己的女儿长大后一定会当医生,王东进依然把每一个周末都用于下乡义诊或科普讲座。他们没有铠甲,但毅然以白衣作战袍,负重前进、治病救人,只为成为一名无愧于心的好医生。
如果说超负荷的工作带来的是身体上的伤痛与折磨,那直面一幕幕生死无常的瞬间,直面人性的脆弱与矛盾,可能是对医者更大的考验与磨砺。生或死、是与非、进和退,这些普通人不常面对的抉择,每时每刻都在医生面前交织。亲历自己的同学在自己负责的病床上离世时的无力,想要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救助但家属却选择放弃时的沮丧,面对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唇腭裂幼儿时的心痛……这些平时被白衣、口罩掩盖的心绪与表情,这些“医术上的瓶颈”与“人心的瓶颈”,是医生在成长执业道路上,需要用更多的挚诚、信念、坚守才能迈过去的坎,也是连接镜头内外、激发观众共鸣的更深沉的情感与力量。
人们说,有阴影的地方,就会有光。28岁的女孩深受病痛折磨,但好在有尽责的医生千方百计地为她治疗奔波;被抛弃的唇腭裂幼儿,有幸被好心人收养,还遇上了善良的医生帮他免费做手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也在为他拼尽一切的父母的臂膀下坚强成长……有失望,更有希望,这就是医院,这就是人生。可能很多看过纪录片的观众,都会在通过镜头直面生死、感悟人性后产生深深的震动,从而更能感受医生的艰辛与崇高,也会在看到人生的残酷与温情后,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拥抱生活、致敬生命。
有人说,医生和患者“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常常不了解”。其实,《中国医生》也试图通过“了解”来增进“理解”。片子通过平视的目光,走进医生、患者、患者家属,让我们试着从医生的经历与付出中去理解他们的努力与奉献,从患者、家属经历的痛苦与煎熬中去理解他们的不易与期待。给对抗疾病的医生更多敬重与保护,对多重压力下的病人和家属多一些体谅与关怀,让他们真正结成医患共同体,才能共同去对抗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并推动我们去思考,如何通过更多制度化的设计去化解人的难题。
《中国医生》镜头里的一些医护人员奔赴战疫一线,在那里守护着人们的健康。医者仁心的温度,不只在镜头里,更在现实的战场。向这群白衣战士致敬!(张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