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击垮了这一轮全球化的最后基础:此前我们所亲历并熟知的那个全球化,经此以后,即或并非不复存在,也已面目全非。
关键是如何看待并定义全球化。
如果仅仅从由于科技进步,用铁路、轮船与飞机等交通工具,特别是互联网联系起来的世界看,这样的全球化不会消失。但必须明白,这并不是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美元的全球流动带来的资源和产品的全球配置,这才是全球化的动机和动力。
如果这一动机和动力,正在悄悄熄火,美国要再工业化,要恢复制造业,不管这动机从美国的角度看如何美好,但通过给美国国内减税和贸易战对外征税的办法恢复制造业,结果都会直接打击美元,继而间接打击全球化。
因为全球化的引擎是美元的全球流动,这是通过美国把中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进行全球产业再分工实现的。没有了中低端制造业的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印发美元,再通过购买别国产品输出美元,由此获得用绿纸换实物的超值红利,其代价必然是美国要承受巨额逆差及大量从事中低端生产的工人失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之前,这一切看上去没多大问题,无论是美国国家负债还是普通民众举债,都不影响美国的强大和普通人继续过好日子,但次贷危机击碎了这一美国梦。
小布什与奥巴马两位总统都未能把渐入沉疴的美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用量化宽松的方式,除了支撑美国股市的泡沫繁荣,继续透支美国经济和国力,对解决美国的产业空心化痼疾,完全于事无补。这才有了2017年,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总统特朗普上台。特朗普与奥巴马几乎在所有政策上都对立甚至冲突,但有一点却是萧规曹随的,那就是想让美国再工业化。
但再工业化,恢复制造业谈何容易?这需要美国要么与中国同甘共苦,同工同酬(产品和劳动力与中国同价),但等于放弃货币霸权和产品定价权,从食物链顶端走下来;要么继续居于顶端让其就业者收入远高于中国,使其产品失去竞争力。有人为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辩解说,美国一可以寻找中国劳动力替代国,二还可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人,都可以支持其经济与中国脱钩。但这仍是个两难问题,即无论是寻找替代国还是机器人替代,都无法解决美国政客最重要的课题——就业率。何况,寻找劳动力替代国,能找到中国这样有超过1亿大学大专毕业生的中高端人力资源国么?更不幸的是,当特朗普以为他通过对内减税对外征税,既为制造业回归美国创造了低税收环境,又抬高了别国产品进入美国的门槛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这对幻想让美国继续伟大又为自己争取连任的特朗普可说是双重打击。
疫情的蔓延凸显出美国缺少起码的中低端制造业的窘境,也使美国政府的救市猛药——6万亿美元的救命钱除了股市和救济金,无处投放。
毫无疑问,疫情过后,美国政府会痛定思痛,更加坚定恢复制造业的决心。但几乎同样没有疑问的是,从现在已显现出来的战略取向看,美国政府在疫后的重大举措上,可能会犯比应对疫情更大的错误,那就是另起炉灶,与其西方伙伴联手另搞一套资本市场和制造业体系,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其实是在用冷战思维搞经济,这种开倒车的行为注定走不远。
美国人亲手推动的全球化,早已把世界大半人口带上了同一艘大船,承不承认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大家都已是同船乘客,弃船逃生或凿船自沉,都不是可取的救命办法。抛开抗疫这种特殊情况不谈,波音飞机包括垂尾等大量零配件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苹果手机主要消费者在中国。更不要说美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供应充足的商品,背后几乎全是中国制造的标签。
一个因全球化而联系如此紧密的世界,你如何与之切割?何况,就算你切割成功,美国工人也愿意接受比过去低一半的工资,企业愿意以微利润或零利润维持在美国的生存,美国消费者也愿意宁可掏比买中国产品更高的价钱购买美国产品,但美元怎么办?美元霸权怎么办?美元霸权可是通过不停向外输出,为全球贸易提供流动性(同时也必须承受逆差)获得的。当美国人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消费或有较大量产品出口,给美国人带来顺差时,美元流向境外的数量自然减少,全球就会出现美元流动性不足,而由于各国间的贸易量并未减少,这时,美元不足就会迫使别国必然寻找替代货币。那时,美元还会是全球货币,还会保持住霸权吗?
不考虑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一味凭着商人式思维,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考虑美国优先,一味地以邻为壑,甚至连盟友都不放过进行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结果只能是损人而不利己。何况,即使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在大势面前也未必行得通。最新的例证是,当美国政府禁止通用公司为中国C919大飞机提供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时,其盟友英国就马上表示,美国不卖我们卖。但随后特朗普签署了文件,批准通用电气为中国C919客机提供所需要的发动机。特朗普的干预表明,至少在这件事上,他希望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这就是形势比人强。
当下,新一轮不被美元也不被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大趋势都已不可改变。面对这一大势,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欧盟还是世界,都应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平等善待彼此,善待所有国家,去开创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全球化。其路径,除了以包容、诚信、公正的方式进行合作,别无他途。
(作者:乔良,系国防大学教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